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忆_伊人 于 2015-4-22 15:07 编辑
即近过去的八月,是令人难忘、不安的“多事”之月。
8月10日,湖南省湘潭县妇幼保健医院一名产妇在做剖腹产手术时,因术后大出血不幸死亡。但医院没有及时告知家属,直到家属踹开手术室大门。虽然随着院方回应和更多信息披露,事实和最初报道有一定出入,医院并没有耽误抢救,但确实存在信息不透明、沟通不到位等问题,家属也承认有打砸医院情况。
8月15日下午,一名30岁的女性患者进入北京市宣武医院急诊室治疗。患者延髓有病灶,医生向患者家属告知病情并说明病重。16日凌晨2点左右,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其后,患者家属聚集30余名人员在急诊室,提出“要么偿命,要么赔偿”,并把前来解释的医生数次逼到了角落里。当晚8点,患者家属不顾规定强行将死者尸体抢出病房并放到车上想要拉走,在警察阻拦时,恶意开车撞向警察。最终五名闹事人员被警方带走。
8月17日晚上8时许,福建省武平县桃溪镇卫生院副院长兰大隽,被发现坠亡在门诊楼旁。死前,他正参与一起医疗纠纷调解。患者家属要价25万元,他没有答应。随后,他从调解室“失踪”,并被发现坠亡。目前,相关部门已基本排除他杀。
8月20日,湖南省岳阳市一名男子因刀伤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部分死者家属企图扭送医生至死者面前,并封堵住或锁住急诊科大门等。21日,200多名医务人员“静坐”抗议。岳阳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确认,该事件属“医闹”。
……
接连发生的医患之间的激烈冲突,刺痛了我们每一位的神经,让本就紧张的医患关系更是雪上加霜。医患失信,谁都不应该成为“还债”之人,然而事实却逾演逾烈,由“皮外伤”到“伤筋动骨”甚至于“体无完肤”。
7月14日《人民日报》曾刊发文章,分析了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五方面原因:对医疗服务特点认识不足,“非理性就医”现象仍较普遍;对卫生事业发展规律认识不足,医药卫生体系仍不健全;对医学局限性认识不够,医患沟通仍不顺畅;医疗风险分担和医疗纠纷处理机制不完善;舆论引导机制不健全。
《人民日报》的分析归纳可谓全面,只是对责任只字未提。然而我们不能回避的事实却是:在某些冲突中被伤害的无辜医生,实际上是在为医德失范“还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医德失范的大背景之下,必然造成患者对医院、医生的不信任。医德失范是医学界的责任,它的解决需要医疗行业正视自身问题,痛下决心,坚决清除“锅中臭肉”,重塑“白衣天使”形象。
此外,在“医患”关系中,患者的理性同样不能忽视。患者的理性需要对医院、医生功能以及医疗局限性认识方面的理性,以及在维权方面的理性。如若不然,当医生因可能的风险而不敢全力施救,那么患者失去的就是挽回生命的最佳机会。
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医患关系这场纷争中没有赢家,只能是越闹越僵。如果有一天,医生真的不存在了,那病中的你我该如何?当然这仅是个假设。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任何网站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