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蝴蝶飞飞 于 2014-9-26 15:48 编辑
吕永昌,男,汉族,1975年出生,中专学历,助理医师,现就职于深泽县铁杆镇武羊铺卫生室。
在离省会石家庄将近八十公里的东北部有一个偏远而又贫困的小村庄,在这个半封闭的小村庄里,有一位执着医务事业而又精干的年轻人,不论严寒、酷暑,在狭窄的乡村小道上都会看到他的背影。他就是深泽县铁杆镇武羊铺村卫生室医生---吕永昌。
1989年初中毕业后,他打工两年,然后他拿着两年打工的钱,怀着美好的梦想和憧憬到石家庄太行医校学习医学。1996年毕业后,很多同学在外找到了待遇丰厚的工作,让他一块去,但他想到了缺医少药的家乡更需要他,毅然回到了偏僻小村做了一名默默无闻的乡村医生。
从基础做起——改善就医环境
俗话说,说得好不如做的好。吕永昌1996年医校毕业后,他将村卫生室的工作承担起来。该村卫生室房屋简陋,面积狭小,只有14平方米,而且药房、诊断室、治疗室都在一个房间,不符合医疗用房要求。2008年在没有资金没有村卫生室建设用房土地的情况下,他拿出自己所有积蓄并借钱凑款20万元在自己家唯一的一块宅基地上修建了新的村卫生室。2009年,又增添了血球仪、心电图机、尿液分析仪等几台常用设备。2012年赶上政策好,村委会给留出一块卫生室建设用地,在村东盖起了一套正规化的标准化村卫生室,设立了单独的诊断室、观察室、治疗室、药房、宣教室、消毒室。党的好政策和吕永昌的不断努力,使这个小村卫生室的就医环境有了更大的改善。
从点滴做起——抓好公共卫生工作
在公共卫生工作中,计划免疫是头等大事。由于村民对预防接种认识不够,村民没有主动到村卫生室打预防针的意识,加之外出务工人多,许多人就把孩子留在家里。
村民张振杰,儿子、儿媳妇长年在外打工,老人和孙女在家,每次通知打预防针时,他都借故农活忙而不来。于是,每次打针前,吕永昌就提前上门当面通知,但由于人手不够,老人常常不给小孩打预防针。这种事例很多,为了孩子的健康,吕永昌就背上背包亲自上门接种,并向他们宣传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的村民们也理解了预防接种工作的重要性,认为预防接种不光是为他们自己的孩子,而是为全村儿童的健康安全负责。为了保证给孩子们接种到有效疫苗,他借钱买了一台冰箱用于储存疫苗,使接种儿童能按时接种到安全、有效的疫苗。吕永昌凭借着坚强的毅力,怀着一颗火热的心,将爱奉献给每一位孩子。工作17年以来,每年平均为600人次适龄儿童进行预防接种。儿童预防接种率达到100%,建证建卡率达到100%,无一例儿童漏卡,从未发生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2003年“非典”时期,为了防止有发热病人从疫区返乡,吕永昌不计报酬、冒着生命危险每天两次坚持到监测点为返乡村民进行体温监测,进行“非典”知识宣传。当时有人误解他陪着时间陪着钱,他总是笑笑说:“这是我的职责。”一个月内,共对1800余人次进行了体温监测,无偿提供体温表100余支,熬制发放中药100余副,每天坚持上报两次,无一人出现发热症状,村民们都说他是村里的保护神。
2009年春季,手足口病患儿在我省加速式增加,吕永昌走街串户进行广泛宣传,积极采取防护措施,购买一次性压舌板免费为患者使用,严格排查使手足口病得到有效防护,本村及周边辐射村,没发生一例手足口病。随后,甲型HINI流感又接踵而至,为此,卫生室购进大批消毒用品,排查、摸清从疫区返乡人员的情况,询问其工作及接触史,并做好体温检测和疑似病例的上报工作。
由于吕永昌狠抓了预防工作,减少了疾病的发生,在春、冬季节流行性感冒盛行的时候,他所在村及周边村很少发生。群众高兴地说:“小昌料事如神,早把这些疾病瘟神给吓跑了。”
在妇幼保健工作中,为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他经常到孕产妇家中做产前检查,宣传住院分娩的好处。由于地处偏僻,村民的思想观念落后,一部分人认为女人生小孩是天经地义的事,所以孕妇从不到医院进行产前检查,更不用说到医院分娩。为了改变这种落后观念,他苦口婆心,一趟又一趟到孕妇家做思想工作。经过他不懈的努力,很多家庭的产妇慢慢接受了产前检查,认识到了住院分娩的重要性。17年来,他每年都要对本村和邻村的300余名育龄妇女开展卫生知识宣传,共对40余例高危孕产妇进行了筛查并及时转诊,对400余名孕妇进行了常规检查及指导,对300余名产后妇女进行了产后访视和指导。为新生儿建卡,积极引导家长带幼儿到卫生院做生长监测。
从认真履行职责做起——加强健康教育宣传
在健康教育工作中,他利用黑板报向群众进行家庭及个人卫生、妇幼卫生保健、儿童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的预防和治疗、性传播疾病及结核病、地方病等卫生知识宣传,利用给病人就诊,他利用出诊的机会,面对面为村民进行食品卫生、生活饮用水、食用碘盐、防氟(砷)炉灶的正确使用等健康教育和指导。利用上级发放的各种宣传单、宣传画对村民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在村中醒目位置及人群集中地域刷写固定健康教育宣传标语。通过他17年的辛苦努力工作,该村村民的健康意识逐年提高,地方病、多发病逐年下降,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用真情做事——用爱心为病人服务
17年来,吕永昌共诊治病人15万余人次。在为病人治病过程中,他不开大处方、贵处方,对患者服务热情周到,深受周围群众的好评。为方便群众就医,他的手机总是24小时开机,手机号码都公开张贴在村卫生室大门上。
2005年3月18日晚上11点左右,有位产妇因为特殊原因预产期提前,他边给上级医院打着电话边跑着到产妇家。产妇发作后由于宫缩乏力,第二产程延长,小孩生下来就没有哭声,没有抢救的基本设施,他只好一边做胸外按压,一边用嘴从小孩嘴里一口一口吸出羊水,成功抢救了这名小孩,并护送至县医院检查治疗。
村民翟彦英家小孩24小时高热不退。吕永昌仔细检查询问病史,诊断为急性肠梗阻,立即建议到县医院做手术。由于夜深人静,无车可坐,他急忙联系出租车并亲自护送到县医院。到县医院后确诊为肠梗阻,需要立即手术,但家属没带够钱,吕永昌就垫钱让病人住院做手术,一个幼小的生命终于被挽救了回来。
2005年冬天,患者张文斌因患直肠癌,癌肿转移至前列腺引起小便不通,经常半夜三更因尿不出来而疼痛,冬天天气冷夜晚更冷。每次疼痛导尿,都是随喊随到,从来没因为天气冷或者因天黑路不好走而不去为病人诊治。
村民张中生无儿无女,家里只有她和80岁的老娘。2008年夏天的一个午夜,雨下的特别大,张中生突然腹痛腹泻,在厕所没有力气站起来,张中生的邻居打电话找到已经劳累一天刚入睡的吕永昌,请他上门去给看看,他当时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带上急救药品,打着手电筒顶着大雨深一脚浅一脚的,到了之后诊断为急性肠炎,于是把液体输上,一直观察到病人病情有所好转才回家,等他出门时,天已经大亮了。这家很穷,无儿无女,又是五保户,吕永昌连药费都没要。
在农村卫生室中病人经常是赊账,有时一连几年都收不回药费,但他从不因为病人没有钱而延误病人的治疗。遇到很多危重疾病处理不了,而病人家属又拿不出钱时,他总是先垫付让其检查治疗。虽然村卫生室经济效益不好,但他在进药过程中从不因为贪便宜而从非正规渠道进药。2012年实行网上统一招标采购以来,将村卫生室药品纳入全县的统一招标采购中,从正规渠道购药,让老百姓用上放心药,真正实现“小病不出村”的目标,更好的为村民们提供服务。在诊疗疾病中,他严格遵守诊疗技术规范。所以从医17年来,从未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一起医疗纠纷。
紧跟时代步伐---响应党的政策方针
自2007年“新农合”惠民政策开展以来,他以广播、出诊、入户积极向每位村民宣传“新农合”政策,但还是有一些群众理解不了,他不厌其烦地讲政策、算账。村民张二刚就是一个例子,在永昌做了10来次工作后才勉强交了合作医疗费,刚过了四个月二刚的老伴患了脑出血在县医院治疗总共花了12000元,报销5700余元,二刚逢人便说“还是农合好,救助了俺五千多元”。还有一些困难户象张中生等无儿无女的12户他都自己掏钱为他们办了农合。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当年参合率就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三,第二年至今全村参合率达百分之百。2008年11月门诊统筹报销启动以后,为方便就医,为1000余名参合患者报销了门诊统筹费用,并按要求对报销病人的费用进行公示。
学会关爱----用赤城融化冰霜
学会关爱,是做医生的第一步。南方雪灾后,吕永昌给妻子做工作把省着的四个新棉被和一个新羽绒服捐献给了灾区。汶川地震后他配合村干部号召群众自己带头两次捐款1800余元还有衣物等,驻村乡干部要表扬他,他说“灾区亲人们在受苦受难我捐点钱和东西不算什么,我想去第一线救灾!”吕永昌是一个善良、忠厚的老实人,从他的身上,体现了当代村医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敬业精神,体现了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更体现了他“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信念。
不断进取,学无止境-----勇攀医学高峰
他用真情、用爱心为村民提供医疗保健服务,深受当地老百姓的欢迎和爱戴,也多次受到当地政府及卫生主管部门的好评。2008年,2009年他所在的卫生室连续两年被评为县级“模范村卫生室”,2008年他本人被评为县级“十佳乡村医生”,2009年被评为县级“优秀乡村医生”,2010年被评为市级“十佳乡村医生”,2012年评为市级“乡村知名中医”,2013年被评为石家庄“最美乡村医生”。医学深奥,学无止境。业余时间,他订阅了《社区医生》《中医杂志》等医刊医报,自创一套治疗颈椎病的中医方剂,对由颈椎压迫椎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颈椎病疗效甚佳。2013年3月,由县卫生局推荐到河北中医学院进修“中医全科医生”培训,师从市中医院骨伤科孙彦林主任、杜文平主任,中医皮肤科陈维主任。在这几位导师的指导下,使他对中医骨伤疼痛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结合植入疗法运用中西医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及膝关节疼痛疗效均有更高层次的提高。栾城一男性患者因腰间盘突出腰痛及右下肢疼痛且腰椎侧弯劳动力丧失,疼痛至彻夜难眠,他运用中医整脊治疗后并根据西医解剖位置及中医穴位实施植入疗法,第一次治疗后患者疼痛减半,一个月后患者疼痛症状消失腰部活动自如能下地从事轻体力劳动,达到临床治愈目的。
在治疗颈椎动脉病的过程中自拟“颈椎活化饮”,见效快、患者花费小。本县大贾庄一位56岁女性患者曾就诊多家医院收效甚微,来诊时眩晕呕吐,颈部僵直活动不利,眩晕伴随颈部活动加重,他运用“颈椎活化饮”3剂,3天后患者复诊头晕已基本消失,继续服用三剂至今未复发。他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引起的上肢疼痛麻木先实施颈椎手法复位,再根据解剖位置及中医穴位辩证进行植入治疗效果显著。这些方法治愈率高并且经济,受到广大患者好评。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人生的大舞台上,人人都在演绎着属于自己的故事,精彩或平淡、亮丽或灰暗。吕永昌,这个普通而又憨厚的农村小伙子,用他的一颗爱心、诚心、热心去关心身边的每一个患者,在这个贫困的小村庄日夜忙碌着。他用爱心传递着真情,用关爱奉献着青春,把健康输送给每一位群众的身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