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进入九十年代,年轻人在中国获得了六十年代的美国青年的个性自由。在美国,女权运动产生了“性解放”浪潮;在中国,则是经济搞活导致性开放,两种不同理由的同一种现实,只有留给时间自己去结论出优优劣劣。在中国,十七八岁的少男少女已经很熟练地谈情说爱,成双成对出入体育场卡拉OK西餐馆已经成为时尚,随之而来的,是爱情的肉体实践。……
据一家杂志的调查数字,可以知道十八岁以上的少男少女有性经历的占64.6%,十八岁以下有性经历的占32.4%。这个数字很惊人,它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突然降临。在未来的婚姻中,中国男性将面临全新的性爱观的挑战。它意味着,未来的少女再没有“守宫砂”,“处女膜”的约束。是否拥有过另外的男人和女人已不再是判断爱情的标准。你所面对的恋人或深或浅或多或少曾经爱过或者做爱过,你接受的只能是现在的恋人,你必须放弃“纯洁”这个概念的原始含义,把“纯洁”理解成“此时此刻”她(他)真心爱地我。”
不管你愿意与否,九十年代之后的中国道德观要在爱情的肉体实践中改变了。古典爱情在当今中国只是人们对历史的一种回忆和对未来的梦想,从一而终或者“孔雀东南飞,十里一徘徊”演变成现代人瞬间欢娱的誓言。说过也就算了,哪个当真,哪个就要饱尝失恋之苦了。
作为一个曾经结婚又有了孩子的男性,我对婚前的爱情没有具体到性的感觉,现在想来也不能说是吃亏,一个人拥有的生命方式用不着和前人和后人去比较,怎么爱都可能爱得快乐或者痛苦。我从心里祝愿少男少女在实践中培养出丰富的心灵感受,不是其他。
一个在 十六七岁时就有过性行为的姑娘对我说:“对付那些男人?我可以让他们神魂颠倒。”
这话我信,但我也想告诉这个姑娘,男人在那种时刻都神魂颠倒,但是更多的时候神清气爽。那之后怕就怕神魂颠倒的人是姑娘自己了。我猜姑娘把爱和性分裂了,许多人都把爱和性分裂了。分裂的结果是有了性就以为有了爱,也误以为对方同样爱,要么相反。不论哪一种情形,都容易把性当成爱的手段和标准,人不知不觉变成性机器,于是有假装高潮来到的表演和......别的。
没人有力量阻止世纪末的中国青年去使用自己的身体寻找爱情,更没有哪一种政策可以使年轻男女压抑原始的欲望。把爱和性真正融合在一起最终要靠他们自己。
比如美国,经历了六十年代的“性解放”之后,一种“新爱情保护主义”在七十年代开始形成,它的含义是“先有爱然后是性,或者,性是爱的最后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