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是有性繁殖植物的性器官,无论雌花或雄花都以自己的美丽、鲜艳和芬芳“招蜂引蝶”,以便最大限度地完成受粉并结出果实。花的鲜艳是短暂的,花是没有思想的,开花结果只是照自然法则行事。花引发人类普遍的心理效应,在人们心目中,花是美丽的象征,所谓“十八、九岁姑娘一朵花”,“花样年华”等等。有性繁殖是生物进化到高级阶段的表现,“开花结果”的自然法则适用于有性繁殖的人……
花,是有性繁殖植物的性器官,无论雌花或雄花都以自己的美丽、鲜艳和芬芳“招蜂引蝶”,以便最大限度地完成受粉并结出果实。花的鲜艳是短暂的,花是没有思想的,开花结果只是照自然法则行事。花引发人类普遍的心理效应,在人们心目中,花是美丽的象征,所谓“十八、九岁姑娘一朵花”,“花样年华”等等。有性繁殖是生物进化到高级阶段的表现,“开花结果”的自然法则适用于有性繁殖的人类,这值得有变性倾向或想法,以及所有关注和关心变性问题的人们认真思考。
从某种角度看,变性心理不能排除是出于追求鲜花效应的动机驱动。不论男变女,或女变男都起自围城心理,由觉得异性最美好到坚信变性后会更美好。实质上这是在追求鲜花效应,如“曾把变性看得太美好”;其中,男变女表现的最直白,如“女人韵味十足”,“十足一副女人样”,“要做一个真正的女人”。变性的目的是什么?结婚、爱情、过美好的生活。这些美好憧憬能实现吗?被我们普遍忽视的现实是,自然法则和社会法则,以及变性人的心理应对方式将决定变性人的婚姻注定是有花无果的婚姻。
变性人自己无法生育,导致“生育无果”、领养尴尬
被称为中国第一位男变女的张克沙说:“女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就是婚姻。”婚姻是什么?《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说,婚姻“使其后代具有身份”,婚姻“基本的社会和个人作用,诸如生育和提供性满足与性控制,照顾子女、使他们受教育和适应社会生活……”。而克沙说:“我现在已经41岁了,如果条件允许我真想生一个。但是现在还做不到。要是领养一个我又怕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照顾孩子,这也的确是我一生的遗憾。”这是变性人就对自己婚姻生育无果的典型写照与切肤认识。但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用领养孩子的办法可否缓解这个矛盾?浙江一位被称为张珊的变性妻子,婆家强逼他们离婚,“她”要领养小孩,“她”说 “有小孩后,家庭会更稳固、和谐,或许能让他的父母接受我。”这只是“她”一相情愿的企望,比如,当地有关专家对此普遍持反对意见。反对的理由很直白“变性人难以给被领养儿童提供正常的成长环境”。无生育的异性婚姻是不完全的婚姻,变性人的无果婚姻注定是艰难和痛苦的婚姻。
人造性交器官的缺陷,导致“‘性福’无果”
性生活是维系婚姻的纽带。性的目标无外乎生儿育女、巩固感情、升华快乐。人的性活动是复杂、高级的又是脆弱的生理-心理活动,性行为既是一种生物冲动,性能力又是一种心理上的高档次的、珍贵的精神财富,还浓缩着一个人的全部人格特征和内心世界。夫妻性生活必须是双方的协调、默契和配合,逐步实现高潮,达到无法形容的独特意境,领悟不可替代的性乐体验,性生活美满是走向性爱婚姻的前提。
人造的性器官在局部神经支配、局部组织结构和腺体分泌等方面的缺陷,永远难以达到天生性器官那样的功能(将有另文详述),对于失去天生性交器官的变性人自己,他(她)将永远不能体验到原始性别的性快感,也难以获得其希望性别应该得到的天然的性体验;他(她)的另一半,必然难以得到一个自然性别者可以得到的性满足,没有“性福”必将损害婚姻质量和稳定。不能生儿育女,难以走到性爱婚姻的殿堂,无法感受自然性别的性快乐,难以实现“性福”恐怕是变性人婚姻的隐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