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一般认为与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有关。1.遗传:与遗传的关系尚不肯定。有研究显示与HLA-Ⅱ类基因相关,如HLA-DR1、DR2、DR3、DR5、DR8和DR52等位基因和HLA-DQA2,尤其是HLA-DR1相关性明显。2.环境因素:目前已经明确,一些化学物质如长期接触聚氯乙烯、有机溶剂、环氧树脂、L色氨酸、博来……
一、病因
一般认为与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有关。
1.遗传:与遗传的关系尚不肯定。有研究显示与HLA-Ⅱ类基因相关,如HLA-DR1、DR2、DR3、DR5、DR8和DR52等位基因和HLA-DQA2,尤其是HLA-DR1相关性明显。
2.环境因素:目前已经明确,一些化学物质如长期接触聚氯乙烯、有机溶剂、环氧树脂、L色氨酸、博来霉素、喷他佐辛等可诱发硬皮样皮肤改变与内脏纤维化。该病在煤矿、金矿和与硅石尘埃相接触的人群中发病率较高,这些都提示系统性硬化病(SSc)的病因中,环境因素占有很重要地位。
3.性别:本病育龄妇女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故雌激素与本病发病可能有关。
4.免疫异常:SSc存在广泛的免疫异常。移植物抗宿主病可诱发硬皮样改变,提示与免疫异常有关。近年的研究发现,提示病毒抗原与自身抗原的交叉反应促使本病的发生,因此可能与感染有关。
可见,本病可能是在遗传基础上反复慢性感染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最后引起的结缔组织代谢及血管异常。
二、发病机制
尚不清楚。目前认为是由于免疫系统功能失调,激活、分泌多种自身抗体、细胞因子等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活化,进而刺激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的功能异常,导致血管壁和组织的纤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