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认为属于痹症、历节风、骨痹、尪痹范畴,好发于手、腕、足等小关节,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反复发作为主,同时伴有关节红、肿、热、痛以及功能障碍,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并伴有骨和骨骼肌的萎缩。
贴 药物敷贴
(1)菖蒲60克,小茴香60克,食盐500克,同入锅中文火炒热后用粗布包裹好外敷患部,每日一次。适用于肢体关节冷痛,遇寒痛增,得热痛减者。
(2)大蒜、生姜、葱各适量,共同捣烂如泥后外敷患处,再用塑料薄膜包裹、胶布固定留置15分钟去除,每日一次。适用于关节疼痛,怕风畏寒者。
(3)鲜骨碎补3~5根,捣烂如泥外敷患处,再用塑料薄膜包裹、胶布固定留置15分钟去除,每日一次。适用于关节冷痛者。
(4)仙人掌适量,捣烂如泥外敷患处,再用塑料薄膜包裹、胶布固定留置15分钟去除,每日一次。适用于关节冷痛者。
(5)桃仁、白芥子各6克研细末,用适量蛋清调成糊状,外敷关节痛处,3~4小时可止痛。不可久敷。
(6)绿豆粉和鸡蛋清调敷患处。适用于关节红肿灼热、疼痛剧烈、得冷则舒、屈伸不利者。
另外,用白芥子、元胡、甘遂、细辛、生姜等通络、散寒、祛湿、补气血的中药研成细末,调成泥状,根据病情选取不同穴位贴敷。但要注意,若皮肤有破损或局部关节红、肿、热、痛等明显者勿贴敷。
灸 艾灸
患者可根据疼痛部位选择不同穴位。
肩部 肩髎、肩髃、肩臑。
肘臂 曲池、合谷、天井、外关、尺泽。
腕部 阳池、外关、阳溪、腕骨。
背脊 水沟、身柱、腰阳关。
髀部 环跳、居髎、悬钟。
股部 秩边、承扶、阳陵泉。
膝部 犊鼻、梁丘、阳陵泉、膝阳关。
踝部 申脉、照海、昆仑、丘墟。
洗 熏洗疗法
将中药煎煮后,趁热对患部熏蒸或浸泡或洗浴,使药性从毛孔直入病所,能祛风散寒,舒筋活络,适用于治疗风寒湿痹。
全身法 将药物用量加倍,煎汤倒入浴盆沐浴,或把药物倒入大木桶或大水缸内,桶内放一小木凳,患者坐在小木凳上,用布单或毯子从上面盖住,仅露头部,勿使热气外泄。待药汤不烫人时,取出小木凳,患者再浸入药汤内沐浴,以出汗为度。熏洗完后,擦干全身,用浴巾盖住,卧床休息,如能稍睡片刻更好。
手熏洗法 把煎好的药汤趁热倒入盆内,将患手架于盆上,进行熏蒸,外以布巾将手连盆口盖严,不使热气外泄。待药汤不烫人时,可把患手或腕部与前臂浸于药汤中进行洗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