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生活与大自然息息相关。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循着春暖、夏热、秋凉、冬寒的规律,它对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各方面均有一定影响。顺应四季变化,适时协调人体阴阳平衡,调理起居、饮食、精神,确为养生保健之要旨。“春者,天气始开,地气始滞,冻解冰释,水行经通,故人气在脉。”寒冬即逝,气温渐暖,人体皮肤腠理也逐渐舒展,脏腑及气血功能增强,人的精神活动也应循着春……
人类的生活与大自然息息相关。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循着春暖、夏热、秋凉、冬寒的规律,它对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各方面均有一定影响。
顺应四季变化,适时协调人体阴阳平衡,调理起居、饮食、精神,确为养生保健之要旨。
“春者,天气始开,地气始滞,冻解冰释,水行经通,故人气在脉。”寒冬即逝,气温渐暖,人体皮肤腠理 也逐渐舒展,脏腑及气血功能增强,人的精神活动也应循着春天欣欣向荣的气息,使情致活泼愉快而富有生气。
“春季天气寒暄不一,不可顿去棉衣,老人气怯体弱,风冷易伤,时备夹衣,遇暖易之,一重渐减一重,不可暴去。”
所以,中国谚语中素有“春捂秋冻”之说。春天还要注意饮食调养。老年人饮食宜甘甜少酸,饭不宜过饱,酒不可过量,多吃易消化的食品,有利于春季身体的调剂。
肝肠偏亢之人,由于阴分不足,受不起阳气的刺激,会出现肝经症;肝火偏旺的人,春季易发病;内热体质的人,则春季易患目赤、咽喉肿痛,这是因为春季气候的变化使内脏功能失调。因此,中医养生强调在春季要注意防病。
春季是阳气升发时期,多风,气候偏暖,万物复苏,各种毒邪,如细菌、病毒极易传播,所以各种疾病多见。此外,年老体弱之人易患感冒、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发热性疾病,故除注意防寒外,还应加强锻炼,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当春光明媚之时,生命充满活力,可加强户外活动和郊游,陶冶性情,增强体质,此时只能根据个人情况需要,适当补益,而不宜长期大量服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