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不孕不育 传染 儿科 耳鼻喉 风湿 妇科 腹泻 肝病 肛肠 骨病 呼吸 护理 精神 口腔 泌尿 男科 脑病 内分泌 皮肤 神经 肾病 失眠 消化 心脑血管 心脏 血液 眼病 整形 肿瘤
搜索
中健网 中健网首页 健康焦点 男女老少 查看内容
今日焦点[第181期]尽最大努力给老年人以关爱 2013-9-30 08:38
导语

1990年第45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1991年开始,每年10月1日为“国际老年人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生儿数量明显减少,人均寿命也从1950年的20岁上升到目前的66岁。这种双向发展使全球几乎所有国家的人口结构都趋于老化。据联合国有关规定,一个国家6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超过7%,或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10%,便被称为“老年型”国家。除少数非洲国家外,现在几乎所有国家的人口结构都在趋于老化,这是因为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而平均寿命不断增加造成的。

人口老龄化的国际国内状况

当前,在全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约有60多个已进入“老年型”。目前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1.32亿,也即将进入“老年型”国家的行列。据估算,今后50年间,老年人数大概会翻两番,从6亿人增加到将近20亿人。今天,每10人中就有1个花甲老人。到2025年,全世界的老年人口将达到11.21亿。到2050年,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总数将近20亿,占总人口20%,并将超过14岁以下儿童人口的总数。百岁老人将从2002年的约21万增长到320万。目前全球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是意大利,占总人口的25%。到2150年,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预计会步入花甲之年。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退休人口数量增加、人类寿命延长及少子化加速已使劳动力短缺,加重了劳动人口与整个社会的负担。以欧盟为例,2000年底,欧盟国家73%的劳动力养活27%的退休者,而到2050年,将由47%的劳力养活53%的65岁以上的退休老人。据人口专家预计,到2030年,西方7个主要工业化国家65岁以上人口将占全部人口的22%,而在1980年仅占百分之12.5%。日本、美国和德国60岁以上的老人人数40年后将会翻一番。如果目前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不变,到下个世纪初,意大利政府的养老金支出将比现在增长5倍。在发达国家中,日本老龄人口的增长速度为西德的2倍,美国的7倍,这个20年前世界上年轻化的工业国,到本世纪末将成为最老龄化的国家。人口迅速老化已使日本劳动力短缺,日本政府不得不鼓励已退休的老人继续工作。人口老化还将加重社会抚养不从事经济活动老人的负担。目前日本大约6个在工作的人需抚养一位老人,而到2025年,将由3人抚养1人。

中国也已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有最新调查表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超过1.27亿;7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超过2000万。认知功能障碍是脑退行性病变的行为表现,其最严重的病理状态是老年期痴呆症,已成为国际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中国60岁以上老人中,老年性痴呆占2.4%,血管性痴呆占3.2%,患者总数在300万以上。加强老年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预防老年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已经成为当前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注意老年人精神异常信号

老年人精神异常或因精神抑郁、或因环境影响、或因某种疾病而致。从露出精神异常的蛛丝马迹到病情严重有一个过渡时期,但往往由于没有及时发现症状信号,而使部分患者丧失了及早治疗的良机。

 常见的老年精神异常"信号"有以下几种:

 一是怪。这是指行为、语言、生活习惯等明显改变,出现一些怪异现象。一些患者由于精神因素影响,出现虚幻、怪异的听觉。

二是疑。即无中生有或认为同事、邻居、亲属等对其迫害。有的病人认为他人嫉贤妒能,从而与别人结怨为仇。

三是懒。是一种与其本人一贯表现不相符合、超乎常情的病态"懒"。表现为不愿料理生活、不更换衣服、不打扫卧室、不愿走亲访友、不喜欢与人交谈,懒于参加一切社会活动。

四是呆。表现为呆滞少动、反应迟钝、动作缓慢、言语吞吐。有的病人生活起居被动,可较长时间坐着、站着或躺卧,常独自闭门、足不出户。

上述种种"信号",可单独出现也可同对并存。这类患者关键是要早发现,早治疗。

老年人常出现的6种不健康心态

1、幻想:受身体逐渐衰老的影响,有些老年人盼望长寿的愿望会越发强烈。于是,他们会常常用幻想来欺骗自己,以获得一时的心理宽慰,如爱听他人关于自己健康的恭维话等。

2、怕死:他们害怕衰老的核心是恐惧死亡。惧怕谈论死亡,不敢探视病人,怕经过墓地和听到哀乐,甚至看到一只死亡的动物也备受刺激,不敢正视。

3、怕孤独:这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心理异常,其主要表现是自我评价过低、生存意识消极、经常对他人不满及抱怨。长此以往,有此情况的老人就会加强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强化自我内心的封闭,逐渐地疏远社会,最终会形成孤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模式,并将默默地承受孤独带来的痛苦。这类老人既希望别人关心照顾,又害怕由于过分期望而出现过大的心理落差和失望,于是常常拒绝与他人交往,因而会变得行为孤独、性情孤僻,与周围人的距离越来越远。

4、抑郁:有些老年人心理比较脆弱,面对衰老的客观事实既惧怕又无奈,这种心态如果不及时调整,极易导致抑郁。这种抑郁比较顽固,很容易使人丧失生活的兴趣,令人感到疲惫。因而这种人很容易情绪激动,动不动就发火,常常自卑自责、自怨自叹,严重者可有自杀的倾向和行为。

5、偏激:这种情绪可表现为两个相反的趋向。一种趋向是因衰老以点带面地否定自我,把自己看成无用之人,经常自责、自卑、自怜和自贬。另一种趋向是因为自己衰老而更高地要求别人,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敬重、关心和照顾,却不考虑他人及社会的实际条件和能力。当这种希望得不到满足时,又加剧了其心理上的偏激,并因此而自暴自弃。

6、多疑:有些老人因身体有病而多疑,常表现为无病也疑,有病更疑。即使自己有一些轻伤小恙也自以为是病入膏肓、无药可救。间或谈病色变,问病又止,求医换药不断。这种疑病可令其对衰退的机能极度敏感,对一般人感觉不到的体内变化或体验不到的痛苦也都会有所感觉,如对心脏的跳动、胃肠的蠕动等方面的变化也能感觉到。这些过度的敏感更容易加重其疑心病。

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指导

 1.规律的生活起居。可协助老年人安排每日的作息时间,使老年人每日的安排既充实,又舒适。

2.合理的饮食。老年人应重视饮食的质量,摄取较高的营养物质以保证能量的需求。

3.良好的卫生习惯。应指导和协助老年人搞好个人卫生,如皮肤和口腔的卫生。

4.适当的运动与锻炼。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贯穿于机体生长、发育、衰老的全部过程,所以运动对老年人也同样至关重要。如果老年人能坚持适量的运动和锻炼,不仅能延缓衰老的过程,而且能调节、增强和改善机体各系统的功能。

5.充足的睡眠与休息。老年人需要较多的休息,而且要分散于一天的活动之中。老年人的睡眠时间相对减少,每天大约6h左右,但要因人而异,注重睡眠的质量。

6.保持排泄通畅。老年人排泄功能的正常与否与其生理、心理状态及生活状况密切相关。因此,应指导和帮助老年人保持排泄畅通。

7.注意安全。应重视老年人现存和潜在的安全问题,如摔跤等。应注意预防和控制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和发展。

正确认识老年痴呆症

老年期痴呆的患病率与年龄的增长成正比,部分患者有家族遗传史,文化程度较低者发病率较高。较常见的有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其他如外伤、中枢感染、中毒、肿瘤等也可引起痴呆。

痴呆的发病多缓慢而渐进,主要表现包括记忆、智能的减退,定向力障碍,分析、判断力减退,情感障碍及姿势、步态改变等。按其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期,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活动减少、易疲劳、头昏、眩晕、心悸、食欲减退、兴趣及主动性下降、情绪不稳、情感淡漠或抑郁以及轻度健忘。此时的表现往往不易辨别,常被误认为神经症或正常的老化。至中期则出现典型的痴呆症状,包括定向力障碍,尤以时间定向障碍最为多见,随病情发展,地点人物定向也减退,如不能辨认家人,在家中找不到卧室或厕所等;记忆力障碍,以瞬时记忆和近事记忆障碍为先导,进而出现远记忆力下降;智能障碍,患者的计算力、理解力、判断力及生活自理能力均减退;精神症状,此期患者大多伴有幻觉或妄想,以幻视、幻听和被窃妄想最为多见,情绪改变亦较常见,如焦虑、抑郁、易激惹、欣快、情感失控等,夜间谵妄此期亦较多见;人格改变;行为障碍,如失眠、冲动、漫游等。到了晚期,患者多处于长期卧床状态,智能完全减退,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完全丧失,情感淡漠,四肢常处于挛缩状态,可引出病理征,常伴有大小便失禁。

目前虽然对本病尚无根治的办法,但已有多种药物可延缓本病的发展,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老年痴呆症的家庭护理

对于老年痴呆患者,护理的根本目的是维持他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并通过调整周围环境,使之与患者的生活能力相适应,延缓患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现象的出现。

1.尽量保持患者生活环境中的各种事物恒定不变,必须改变时要采用缓慢渐进的方式。痴呆患者学习新事物的能力很差,生活环境的改变会使其不知所措,而加速自理能力的下降。但现实生活中变化总是难免的,护理者应尽量使这一变化小一点、慢一点,并反复教导和训练患者适应新环境。

2.提供适当的帮助。照料痴呆病人并不等于替他做一切事,那将使其生活能力迅速下降。应鼓励他去做力所能及的所有事情,同时给予必要的帮助。痴呆患者就是在做最熟悉的事情时,也可能遇到困难而产生挫折感,进而退缩回避,并最终丧失做此事的能力,适当的帮助可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

3.简单原则。生活是复杂的,不要试图训练痴呆患者去完成那些复杂的工作,如做饭、用洗衣机等,那只会加重他们的挫折感,引起不必要的情绪反应。告诉他们在哪里上厕所、在哪里睡觉也许更重要。另一方面,在训练患者做那些简单的事情时,应使程序和步骤减到最少。

4.耐心。由于痴呆患者理解力、记忆力减退,因此在接受指导时大多反应较慢,或因遗忘护理者的要求而停滞不动。护理者需不急不躁,多给患者一些时间,并心平气和地反复指导,方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5.个体化。对痴呆患者的护理应根据其病情特点制定相应的计划,并随着病情的改变而改变。

6.自我调适。护理痴呆患者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为护理人员提供良好的生活和社会支持,将有助于他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因他们的情绪波动带给患者额外的压力。

护理痴呆患者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1.漫游。多由于智力障碍、环境不熟悉、疲倦、紧张焦虑、意识障碍等原因引起。而夜间漫游则主要与患者在黑暗环境下丧失空间定位能力有关。护理对策包括给患者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生活环境,如无障碍的场地、有明显标志物的居室等,且标志物应选用患者最熟悉的东西。为患者安排一些有计划的活动,也可以减少患者的漫游,并可改善患者的社交活动能力,增进其愉快感和自我表现感,这些活动应结合患者的兴趣爱好以及以往的生活经历,以便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2.自我照顾能力丧失。一方面,护理人员应反复指导和反复训练患者,使他们获得一些基本的个人生活能力。另一方面,又要从冷暖饥饱等各个方面替患者考虑周到。

3.大小便失禁或生活能力差。痴呆患者大小便失禁,往往增加感染和发生皮肤病的危险。护理对策包括提供明显的入厕标志,将厕所设在患者生活区的附近,定时提醒患者如厕,重新训练大小便习惯等等。

4.进食障碍。痴呆患者常有拒食、贪食、随手乱抓东西吃的情况。照顾好患者的进食直接影响患者的健康,方法一般包括定时进餐,选择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而且要根据患者的喜好安排食谱,以免引起拒食。喂饭时要慢一些,以便患者有时间充分咀嚼食物。

5.性行为异常。性行为脱抑制(手淫)的情况在男性痴呆患者中更为多见,这可能是患者最后的快乐所在。与其制止,不如提供一个更为合适的环境或场所,允许他们有所发泄。

6.精神症状。当患者出现幻觉、妄想时,不要与其争辩,可设法转移其注意力,再耐心解释,同时及时找精神科医生诊治。对于患者的暴力、攻击行为,仍以疏导、解释、转移注意力等方法为主,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短期应用镇静药物控制,同时应分析并找出引起患者不愉快的原因,防止再发生。

7.失眠。患者认知障碍严重时,常白天休息夜间吵闹,使护理者疲惫不堪。处理的方法是尽量不让患者在白天睡觉,增加活动,保持兴奋,以使他们能在夜间休息。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热焦点
[第096期]WiFi辐射影响人体健康吗?
[第096期]WiFi辐射影响人体健康吗?
最近有微信、微博称,5名丹麦女中学生进行了一场实验,将一些水芹种子分别放在有WiFi
[第379期]舌尖上的鱼腥草你敢吃吗?
[第379期]舌尖上的鱼腥草你敢吃吗?
在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中,有这样的镜头:老人用折耳根(鱼腥草)炖汤,
[第200期]杂木充铁木染色菜板如何用!
[第200期]杂木充铁木染色菜板如何用!
近日,华西都市报记者暗访位于成都天回镇的群英光明厨具砧板厂后发现,该厂的厂名并未
阅读其他
[第1034期]别懒了!新衣服不洗就穿存隐患
[第1034期]别懒了!新衣服不洗就穿存隐患
有些人在买新衣服后,会迫不及待穿上身,但事实上,新买的衣服不清洗直接穿的做法会带
[第1033期]花茶也属中药,不可随意饮用
[第1033期]花茶也属中药,不可随意饮用
我们都听说过“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的说法,随着春天的到来,不
[第1032期]冰棍吃出大出血,吃冷饮勿任性
[第1032期]冰棍吃出大出血,吃冷饮勿任性
天气渐渐热了,有的小朋友玩热了,就开始猛吃冰棍解暑,吃一根冰棍可能是幸福,但是,
[第1031期]长个季节 这样帮孩子"拔高"
[第1031期]长个季节 这样帮孩子"拔高"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万物生长,也是宝宝长个的好季节,研究表明3~5月是儿童长得最快
[第1030期]春季呼吸道疾病高发 小心中招!
[第1030期]春季呼吸道疾病高发 小心中招
春季正是万物萌发、草长花开的大好时光,却也是各种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此时由于天
[第1029期]春季如何应对忽冷忽热怪天气?
[第1029期]春季如何应对忽冷忽热怪天气?
时晴时雨、早晚温差大……春季的天气变幻多端,使得人们的衣服脱脱穿穿,由于天气的变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电话:
责编:程仓瑞
出品:中健网专题部
版权声明:中健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