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不孕不育 传染 儿科 耳鼻喉 风湿 妇科 腹泻 肝病 肛肠 骨病 呼吸 护理 精神 口腔 泌尿 男科 脑病 内分泌 皮肤 神经 肾病 失眠 消化 心脑血管 心脏 血液 眼病 整形 肿瘤
搜索
中健网 中健网首页 健康焦点 心理情感 查看内容
今日焦点[第189期]培养良好心态  远离精神困扰 2013-10-9 15:31
导语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由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1992年发起,并经世界卫生组织确定后开始实行。创设世界精神卫生日的目的,旨在提高公众对精神卫生问题的认识,促进对精神疾病进行更公开的讨论,鼓励人们在预防和治疗精神疾病方面投入更多的资力。

国内外精神疾患状况 ,

精神卫生是指一种健康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每个人都能够认识到自身潜力,能够适应正常的生活压力,能够有成效地工作,并能够为其居住的社区做出贡献。但当前,精神卫生问题已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据世卫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约有4.5亿精神健康障碍患者,其中四分之三生活在中低收入国家。而在大多数国家中,只有不到2%的卫生保健资金用于精神卫生,且每年有三分之一的精神分裂者、半数以上的抑郁症患者和四分之三的滥用酒精导致精神障碍者无法获得简单、可负担得起的治疗或护理。此外,在世界范围内,每40秒就有一人死于自杀。精神健康障碍已成为严重而又耗资巨大的全球性卫生问题,影响着不同年龄、不同文化、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人群。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入,社会竞争不断加剧,劳动力的重新组合,人口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原有社会支持网络的削弱,导致了各种心理应激因素急剧增加,精神卫生问题日益突出。儿童的行为问题、大中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老年期精神障碍、酒精与麻醉药品滥用以及自杀等问题明显增多。根据预测,进入21世纪后我国各类精神卫生问题将更加突出。在2020年的疾病总负担预测值中,精神卫生问题仍将排名第一。所以,积极预防不良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也是当前精神卫生工作应该立即采取的行动。

目前,由于精神卫生知识尚不普及,宣传力度不够,大多数人对精神疾病认识不足,对患者缺乏应有的理解和同情,偏见与歧视现象较严重,致使一些精神疾病康复者不能顺利回归社会大家庭,产生了强烈的“病耻感”。一些患者和家属即便具有一定的精神卫生知识,认识到疾病的性质,多数人也宁可自己忍受痛苦而不愿寻求精神科医生的帮助,害怕因"精神病"而受歧视,结果延误了治疗,使病情加重。

各年龄段精神卫生特点与易出问题

1.老年精神卫生: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新的年龄划分法,60—74为年青的老人或老年前期,75—89岁为老年期,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

老龄期躯体的生理衰老、内分泌系统机能衰退,随着心理活动也逐步减弱或改变,如遇某些生活事件时,如家庭成员分居,经济困难、配偶疾病或死亡和子女诸问题等,常感孤独、寂寞、悲观、失望、消极、或表现为沉默、少动、怪僻、空想等。智力也可逐渐下降,近事遗忘、思考贫乏等。老年精神卫生问题包括,老年期精神疾病和老年期特有的心理问题。老年期精神疾病如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抑郁等;老年期特有的心理问题包括心理老龄化、离退休后的心理适应,丧偶与再婚,“空巢现象”等。

2.中年期精神卫生:45—59岁为中年期。中年期的心理活动和生理发育是稳定的阶段。正处于脑力和体力充沛、心理活动活跃和思维丰富较多的时期。日常工作、思考问题和生活处于紧张、兴奋状态。在家庭、夫妻、子女、父母、工作、学习、经济和人际关系诸问题上,易发生矛盾和冲击,这时在心理上或思想上可出现紧张或焦虑、抑郁、恐惧兴奋等状态。可有的诱发抑郁症、心身疾病、神经症和其他精神病。偶可有饮酒、离婚、药物依赖或有消极、厌世、甚至自杀企图。如发生上述各种异常行为或精神病态,急需进行心理卫生保健工作,如心理咨询、个别心理治疗等。以防止精神疾病的发生。

3.青少年期精神卫生:45岁以下为青少年期。青少年的心理活动是活跃而波动的阶段,是精神卫生保健最关键的时刻。由于青少年期处于发育前后时期,内分泌生理改变突出、植物神经不稳定、情绪易波动。这个时期易受家庭、学校、和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可出现放荡、出走、流浪、饮酒、吸烟、斗殴、行凶、欺骗和色情行为等。也易患精神分裂症、神经症等疾病。在此关键时期,父母、教师要进一步加强、注视其行为和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指导、心理卫生保健和性的教导等。在方法上、应以诱导、劝解、说服、疏通、纠正等耐心教育。不可歧视和用粗暴手段管教。

4.儿童期的精神卫生:6——12岁左右为儿童期。这个时期由于儿童心理活动开始发育和精神状态还未达到成熟,往往缺乏控制自己行为和情绪的能力,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且对各种事物过于敏感,因此,可有说谎、逃学、斗殴、甚至吸烟、盗窃等不良行为和异常行为,且易患儿童期精神疾病。因此急需父母、教师等进行心理、道德、品质和行为的引导和教育。父母对子女不可过于溺爱,但也不要使其压抑,更不可挫伤其自尊心。对于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多动综合征、神经症要进行特殊教育、训练和治疗。

精神疾病定义及其分类

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

1. 根据病因分类。精神疾病大致可分为病因已明和病因未明两类。病因已明的是指通过现代检测方法可以找出致病的观依据的精神障碍,如由脑部疾病,脑以外的各种躯体疾病及外来毒素的中毒等病因所致的精神障碍。病因未明的一类是目前所具有的检测方法尚不能发现致病的客观依据的精神疾病。前者器质性精神疾病,后者属“功能性”精神疾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病因不明的“功能性”疾病将会被澄清。目前,这种分类在临床诊断、治疗和科研中仍有实际意义。

2. 根据临床表现分类。精神疾病一般分为轻型与重型两大类。轻型是指患者对自身的精神异常有一定的自知力。尚能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能保持与环境适应的能力。如神经症。所谓重型是指患者对自身的精神异常表现没有自知力,不能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丧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又称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等。这种轻重之分也是相对的,一些重型精神疾病的早期常呈现轻型表现。

3. 根据预后分类。某些病因不明的精神疾病,有相似的临床表现时,可结合病程的长短与预后的好坏进行分类,如精神分裂症与反应性精神病,前者病程长、预后差;后者病程短、预后好。

精神疾病的一般护理

1.清洁护理:要保持室内整洁,注意通风;定期消毒餐具,注意饮食卫生,对乱抢食物和有异食现象的患者要特别加强护理;每天要协助或催促患者做好个人卫生,女性患者还要协助管理经期卫生;木僵或长期卧床患者要注意保暖,防止受寒。经常翻身,防止褥疮。定时按摩肢体,防止关节强直、变形、挛缩及功能障碍。还必须注意口腔卫生。

2.饮食护理:对一般患者要注意食量,保证吃饱;对因服抗精神病药物引起吞咽困难的患者,应给流食或软食,不可催促快吃;锥体外系副作用明显而进食困难者应喂食;拒食或少食的患者应劝食、喂食,必要时鼻饲或静脉输液;对兴奋躁动而食量不足的患者要强制进食,鼻饲或补液,以保证营养和水电解质的平衡;对食欲亢进或暴饮暴食的患者要限制食量;选用搪瓷或塑料等不易破碎的餐具,尽量避免多刺多骨的食物。

3.睡眠护理:一般说来,失眠常预示病情波动或恶化,睡眠良好时大都是病情稳定或好转的征象,因此要保证患者有充分的睡眠;有失眠者,睡前不宜过度兴奋,避免作有关精神刺激的谈话;睡眠颠倒的患者,白天多睡,夜间失眠,这种患者白天应多安排一些活动,防止卧床,必要时睡前给予催眠药;兴奋躁动的患者,不仅自己不能睡眠还影响其他入睡,可单独隔离并注射催眠剂或抗精神病药物。

4.心理护理: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运用医学心理学的知识,通过安慰、劝解、启发、说服、诱导和调整环境等方法,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从而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使其得到康复;启发和帮助患者以正确态度对待疾病,使其从不安、消极、忧郁的情绪中摆脱出来,积极地接受治疗。

5.其他:严密观察,掌握患者的病情特点及活动规律;要耐心说服、劝慰,保证医嘱准确执行;严防患者吐药、藏药、吃错药或抢药;对年老体弱、行动困难及意识障碍的患者要加强安全措施,还应经常关心患者的大小便;服抗精神病药或抗胆碱药患者常有便秘,应督促患者养成按时大便的习惯或用导泻药。

精神类疾患的预防

对于任何疾病,预防比治疗更重要。我国精神障碍的预防工作是开展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旨在消除或减少病回或致病因素,以防止或减少精神障碍的发生。这是最积极、最主动的预防措施:①对某些病因已清楚的精神障碍,应采取果断措施,及时专科治疗;②加强婚育指导,禁止近亲结婚;③避免精神疾病患者之间,高发家系成员与患者之间结婚。

  二级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争取完全缓解与良好的愈后,防止复发:①改善社会及家庭对精神疾患者的不正确看法,家属要面对现实,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②首次治疗力争达到完全缓解,家属要带患到专科医院诊治,按医嘱治疗;③对病情已好转或痊愈的病人,应掌握一些精神卫生知识和一些精神病常识,对自己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定期门诊,坚持服药,减少疾病复发的机会;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消除易引起复发的不利困素,以巩固疗效。

  三级预防:三级预防的目的是做好精神残疾者的康复安排,最大限度促进病人社会功能的恢复,尽可能减少精神残疾的发生。①住院治疗是康复工作的开始,医院开放式的管理,利于病者的交往,各种文娱、体育活动有益于病者的身心健康,技能的训练为病人重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②社会和家庭,都要正确对待病者,减少对精神病人的心理压力,促进病人和周围的人交往;③康复措施的最终目标是使患者的工作得到重新安置,使其尽可能在工作岗位上或家务劳动中发挥作用。

此外,从个人角度讲,健康快乐是预防精神疾病的良方。一是要有健康快乐的生活环境。俗话说“病由心生”,尤其精神病更是与个人的情绪、性格、处境等息息相关。要想预防精神病,一方面需家长为孩子营造宽松愉快的生长环境,不要对子女要求过严,期望过高,使孩子们过早背上沉重的思想负担从而精神崩溃。就个人而言,也要多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多与家人谈心聊天,使紧张的心情放松。二是做人要有宽广的心胸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凡事不要过分计较个人得失,不要贪图富贵而将生活目标定得过高。要有一颗平常心,踏踏实实做人,安安静静生活,做到知足常乐。三是如果发现自己有了不健康心理,要及早找心理医生调整,不要等问题严重了才去医院。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热焦点
[第096期]WiFi辐射影响人体健康吗?
[第096期]WiFi辐射影响人体健康吗?
最近有微信、微博称,5名丹麦女中学生进行了一场实验,将一些水芹种子分别放在有WiFi
[第379期]舌尖上的鱼腥草你敢吃吗?
[第379期]舌尖上的鱼腥草你敢吃吗?
在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中,有这样的镜头:老人用折耳根(鱼腥草)炖汤,
[第200期]杂木充铁木染色菜板如何用!
[第200期]杂木充铁木染色菜板如何用!
近日,华西都市报记者暗访位于成都天回镇的群英光明厨具砧板厂后发现,该厂的厂名并未
阅读其他
[第1034期]别懒了!新衣服不洗就穿存隐患
[第1034期]别懒了!新衣服不洗就穿存隐患
有些人在买新衣服后,会迫不及待穿上身,但事实上,新买的衣服不清洗直接穿的做法会带
[第1033期]花茶也属中药,不可随意饮用
[第1033期]花茶也属中药,不可随意饮用
我们都听说过“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的说法,随着春天的到来,不
[第1032期]冰棍吃出大出血,吃冷饮勿任性
[第1032期]冰棍吃出大出血,吃冷饮勿任性
天气渐渐热了,有的小朋友玩热了,就开始猛吃冰棍解暑,吃一根冰棍可能是幸福,但是,
[第1031期]长个季节 这样帮孩子"拔高"
[第1031期]长个季节 这样帮孩子"拔高"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万物生长,也是宝宝长个的好季节,研究表明3~5月是儿童长得最快
[第1030期]春季呼吸道疾病高发 小心中招!
[第1030期]春季呼吸道疾病高发 小心中招
春季正是万物萌发、草长花开的大好时光,却也是各种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此时由于天
[第1029期]春季如何应对忽冷忽热怪天气?
[第1029期]春季如何应对忽冷忽热怪天气?
时晴时雨、早晚温差大……春季的天气变幻多端,使得人们的衣服脱脱穿穿,由于天气的变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电话:
责编:程仓瑞
出品:中健网专题部
版权声明:中健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