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不孕不育 传染 儿科 耳鼻喉 风湿 妇科 腹泻 肝病 肛肠 骨病 呼吸 护理 精神 口腔 泌尿 男科 脑病 内分泌 皮肤 神经 肾病 失眠 消化 心脑血管 心脏 血液 眼病 整形 肿瘤
搜索
中健网 中健网首页 健康焦点 衣食住行 查看内容
今日焦点[第235期]辟谣“牛奶致癌” 盘点致癌谣言 2013-11-30 08:51
导语

中新网:最近一篇声称“牛奶送人类进癌症坟墓”的文章在网上大量转发。该文章称,奶牛靠打高剂量的激素产奶,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发现,雌性激素、雄性激素和胰岛素的生长因子是牛奶内的主要致癌物质,牛奶中的IGF-1易致癌;同时,牛奶还能导致骨质疏松以及增加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病概率。

这个流言可信吗?中新网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北京友谊医院营养师顾中一,让专家告诉我们事情的真相。

专家详解“牛奶致癌”说

记者:“奶牛靠打激素产奶”说法真实吗?若真有这回事儿,打的是什么激素?

顾中一:作为哺乳动物,奶牛在产下小牛后会分泌乳汁,所以不需要打激素,对奶牛人工授精从而不断让他们怀孕就是了。若真的打激素产奶的话,可能会给奶牛打的是生长激素。具体而言,一般是“重组牛生长激素(rbGH)”,奶牛的产奶量因此会大概增加百分之十几。目前,这种激素美国使用得比较多,国内是禁用的。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世界卫生组织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均认为,使用了“重组牛生长激素”的牛奶是安全的。

记者:网上有人称,IGF-1是牛奶中本身含有的致癌激素,但在自然产出的牛奶中含量较低。人们用激素催发母牛大量产奶后,牛奶中的IGF-1含量就增加了数倍至数十倍。IGF-1是什么?是否真能致癌?

顾中一:IGF-1全称是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癌症确实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否“致癌”还有争议。正常使用rbGH后的奶牛所产出的牛奶,IGF-1平均增加幅度很小。IGF-1在加热、消化后也不具备生物学活性。因此,牛奶中的IGF-1对于人体不构成健康威胁。

记者:喝牛奶是否会导致骨质疏松?会增加各种慢性病的发病率吗?

顾中一:理性判断该不该吃某种食物、具体该吃多少,归根结底在于成本收益分析。影响骨质疏松症的因素很多,营养中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对骨质的影响最重要。营养学界一般建议每日钙摄入量800mg。不食用乳制品、不吃钙片的人,一般从饮食中也能获得300mg,而喝牛奶能保证获得更多的钙。有大量研究证实,牛奶是补钙的有效手段,对于骨质疏松的预防很有帮助。至于有些人说喝奶多的欧美人骨质疏松症高发,可能是因为身材高大的人本来就容易骨折。同人种的研究证实,喝奶有助于降低骨折风险。此外,牛奶还有补充蛋白质、降低尿酸等诸多好处。

但是,我们应该提倡均衡饮食。长期过量摄入牛奶(750ml以上)可能导致饱和脂肪、钙、蛋白质等物质摄入过多,减少对于神经系统的抗氧化作用,从而增加前列腺癌、帕金森病的风险。因此,美国膳食指南推荐,每天应喝3杯牛奶;哈佛大学对于牛奶的推荐量更少,只有1到2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日饮奶300g,有条件的可喝到500g。

记者:类似“牛奶致癌”的说法在2006年和2010年都曾大肆流传过,这种流言为什么会再三流传于网络?

顾中一:有些流言本身也来自部分学者的观点,加上危言耸听的观点更容易被传播,自然流传深远。但是,科学观点还是得相信主流科学界和权威机构。加上国外一些人群由于饮食习惯对于乳制品摄入过多(不少人每天有2升奶的摄入量),钙、饱和脂肪、各种激素积少成多,自然会产生副作用,其中就包括促进前列腺癌,所以喝奶应适量。此外,“牛奶致癌”的观点符合环保主义者、素食、食品安全不信任人群的心理预期。

盘点食物致癌谣言

一项刊登于《美国临床营养杂志》的研究发现,某些食品可能致癌的说法多半经不起推敲,大部分所谓的“不健康”食品其实很少或者不会增加致癌风险。哈佛大学研究人员指出,以往被大众广为流传的热狗、甜甜圈、汽水饮料等“致癌食物”,实际上并没有统计学上的意义,太过夸张的词语可能让大家更为焦虑。
提到食物致癌的传言,广西营养学会副理事长马力平教授深有感触,“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亲朋好友打电话来问我,吃了某种食物是否会致癌,让我这个天天和食物打交道的人感觉很无奈。”马力平说,我们可以简单地将食物分为动物性食物、植物性食物和加工食品三种,对于常吃的新鲜的单纯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来说,人类都吃了几千年了,几乎不存在致癌的可能性。

四大致癌传言

那致癌食物的传言又是从哪里来的呢?马力平表示,现在关于致癌食物的传言和误区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将毒性和致癌性混淆。

某些食物如果保存不当可能会腐败和变质,这种情况下,食物本身往往会产生部分毒性。比如土豆放时间长发芽后会有龙葵素,甘蔗霉变后会产生一种神经毒素,具有强毒。这些毒素如果被吃下去很可能导致人身体不适,但绝不可能马上就引起癌症。因此偶尔一次误吃了,也不必过分担心。

2、没有认识到剂量决定毒性。

有些食物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确实会产生毒素,而加工类食品中的一些非法添加剂也存在致癌争议,但毒素的积累需要到一定剂量才会对人体产生作用。比如之前美国一个消费者权益组织宣称的可乐能致癌,不错,可乐中含有的4—甲基咪唑确实是一种致癌物,但其在可乐中的含量很小,只有当一个人每天喝1000罐以上的可乐时,才能引发致癌风险。之前所传的番茄中含尼古丁会致癌也是同样的道理。

3、有科学性错误。

类似传言有“微波炉食物会致癌”、“喝豆浆导致乳癌”等。马力平表示,微波炉只是加热食物中的水分子,食物本身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可能产生致癌物。而“豆浆中含雌激素引发女性乳腺癌”的传言更是风靡国内外,豆制品里的植物雌激素并不等于人体雌激素。并且,近期的一项研究证实,即使是乳癌患者,也可以放心喝豆浆。

4、完全是空穴来风。

还有一些传言完全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比如“韭菜和牛奶、牛肉相克,不能一起吃”,市面上甚至还出现了关于食物相克的书籍。马力平表示,有些食物搭配确实可能影响营养的吸收,但不太可能致癌。

三类食物要远离

马力平表示,对于“食物致癌”的传言,老百姓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力,千万不可以听风就是雨,听说某种食物会致癌,马上就再也不碰了。遇到“食物致癌”的传言时,大家可以先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比如“这种食物的有毒物质含量有多高”、“这种食物我是每顿都会吃吗?吃的量非常大吗?”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同时可以向专业人士求助。此外,在日常生活中,绿叶菜、深色蔬果都是很好的抗癌食物,可以多选。

“食物致癌”多是传言,但食品中也存在一些不安全的因素。

马力平表示,有三类食物要远离:首先是腐败变质的食物。不管是动物性或植物性的食物,只要腐败变质就千万不能再吃了,因为其产生的毒素除了可能引起腹痛、呕吐、腹泻等急性中毒外,还有比较严重的潜在危害。

其次是煎炸烧烤类食物,高温油炸的烹饪方式不仅会破坏食物原有的营养,而且会让食物产生苯并芘等化学致癌物。

最后,含有多种添加剂的添加食品也最好少吃,特别对于儿童来说,长期大量摄入食品添加剂,会对其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形成威胁。

警惕12个养生谎言

1、脱脂奶可以让人更苗条

真相:为了拥有苗条的身材,不少女性选择脱脂牛奶,殊不知,这却会给你的脸带来麻烦,此起彼伏的痤疮会找上门。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多名女性调查发现,那些每天喝两杯以上脱脂牛奶的女性,面部长痤疮的概率要比常人高44%。

专家TIPS:痤疮和脱脂奶的饮用量关系密切。因此,选择奶制品时,全脂牛奶或其他类型的奶饮品也可以作为选择之一。

2 、用避孕药洗头,头发更靓丽

真相:女人都希望拥有一头乌黑飘逸的长发,于是,在使用各种美发产品之外,她们还想出了用避孕药洗头的高招。可医生对这种做法却不看好:想通过这种方法来改善发质没有科学依据。相反,因避孕药含有雌性激素,经常在头部皮肤处大面积使用,会引起头部皮肤萎缩。

专家TIPS:洗头时坚持使用护发产品,定期去美容院做护理,注意多吃一些水果、青菜、豆芽、鱼肝油等,这些做法都有利于保护头发,可千万别相信一些子虚乌有的说法。

3、 纯天然的精油可以随心所欲的使用

真相:盛行于欧美的精油让越来越多的爱美女子趋之若鹜。对于精油,人们对其听得最多的就是“从植物中提取的纯天然物质,可以改善肤质健康,调理身心平衡。”精油虽好,但也要节制使用。精油不同于普通化妆品,而是和中草药一样,具有一定药性或毒性。精油浓度很高或过量使用会导致皮肤表面无法新陈代谢,形成灼伤,使皮肤发黑,甚至可能导致皮肤长丘疹。

专家TIPS:使用芳香精油做皮肤保养,一定要先与植物基础油混合稀释,以免皮肤出现灼热、刺激等不适症状。如果皮肤有过敏的先例,稀释比例要调低,使用前可以做小部分试浴。

4、涂上防晒霜就能安心在阳光下活动

真相:根据皮肤科医生的统计结果显示,一般人所涂抹的防晒霜的分量要比安全值少三成左右,更何况记得每两小时补涂一次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即使涂了防晒霜,还是不能对紫外线掉以轻心。

专家TIPS:在肌肤被晒红之前,造成老化及皮肤癌问题的DNA就已经进入我们的肌肤底层进行破坏了。所以,无论什么时候,我们还是对阳光敬而远之比较好。

5、橘皮只侵犯那些肥胖的女性

真相:这种说法很荒谬,因为橘皮组织不应归咎于体重,而应由结缔组织松弛负责。除了遗传外,女性的结缔组织会自动地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松弛。抽烟喝酒,爱喝咖啡,也能使结缔组织长出令人生厌的褶子来。另外,巧克力、肉类、炸薯条也是促使臀部和腿部脂肪团生成的食品。

专家TIPS:做一做腿部和臀部操、淋浴前用按摩刷按摩、多食富含钾和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这些都能预防脂肪团的生成。

6、洁白牙膏不会损坏牙齿

真相:那些承诺能让你的牙齿洁白的牙膏,大部分都添加了微细金刚粉物质,它虽然能擦掉牙齿的苔层,让你的牙齿变白,但却会使你的牙齿珐琅质粗糙起来,不仅使得咖啡、茶或红葡萄酒的色泽也易于积存,而且容易损害牙质。

专家TIPS:洁白牙膏你应少用,尽量与一般牙膏交替使用。如果抽烟导致牙齿发黑,你可以选择专门用于清除烟垢的牙膏,或定期到牙科医生那里去洗牙。

7、吃巧克力会长暗疮

真相:绝对不会。大量有关饮食影响皮肤的研究显示,巧克力与油性皮肤扯不上关系,正如油腻食物不会影响油性肌肤一样,油脂性皮囊层的产生主要受血液内的男性荷尔蒙控制。

专家TIPS:就算你吃进无限量的巧克力,也不会对皮肤有丝毫影响。不过,为了身材着想,巧克力还是少吃为妙。

8、水果代餐有益美容

真相:人体一共需要将近50种营养物质才能维持生存,特别是每天需要65克以上的蛋白质,20克以上的脂肪,才能维持组织器官的更新和修复。水果含水分85%以上,蛋白质含量却不足1%,几乎不含必需脂肪酸,远远不能满足人体的营养需要,更谈不上维护健康和美丽了。

专家TIPS:多吃水果对皮肤的确有好处,可是营养却失衡了,合理搭配、营养均衡才是健康和美丽的法宝。

9、油性皮肤应经常清洗

真相:那些油性皮肤的人,如果想通过频繁清洗使出油状况得到控制,其效果只会适得其反。因为清洗皮肤过勤,会使皮肤干燥,从而使皮脂腺分泌的脂质生产变得更加勤快。

专家TIPS:油性皮肤应使用非肥皂性、柔和的洁肤剂来清洗,早晚各一次,随后立即涂上非油性护肤日霜,而非频繁清洗。

10、头发修剪得越勤,就长得越快

真相:新剪头发的发型看起来的确显得更蓬松,但头发的生长只由发根负责,与修剪头发次数的多少毫不相干。头发生长的快慢,外因不发生任何影响作用,别被假象蒙蔽。

专家TIPS:头发需要由内而外双管齐下地护理,建议你多吃富含维生素H(如花生、鸡蛋和燕麦片)和锌(如肉类、蔬菜和五谷杂粮)的食品,均能促进头发和指甲的生长。

11、垃圾食品令人发胖,因而是非健康食品

真相:食品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主要还是取决于进食量。 偶尔吃一个汉堡包和炸薯条,并不会因此就身体发胖。

专家TIPS:当你在快餐店就餐时,一定要注意你选择的快餐是否搭配合理。一个汉堡包,配沙拉菜和一杯果汁,这样的搭配就不是非健康食品。即使你一次嘴馋贪吃过多,那也不难补救,下一顿正餐用水果代替就可以了。

12、节制饮食不会对皮肤有什么危害

真相:如果你想通过极端的节食方法来减肥,久而久之,皮肤会因急剧地经受伸展和重新收缩之间的交替变化而失去弹性,松弛部位和难看的皱纹也随之产生。此外,饮食营养片面也是皮肤不光洁和长小疙瘩的祸因。

专家TIPS:瘦身宁可慢些,但持之以恒地进行。采取均衡平和的节食疗法,虽然疗程的时间比极端节食疗法要长,但其效果长久,而且对皮肤不造成损害。

青少年宜饮全脂奶中老年推荐脱脂奶

一个由美国外科医生组成的团体表示:“关于牛奶有助于强健儿童骨骼的宣传语,事实上是无效的安慰剂。”美国的专家认为,尽管“牛奶战争”暂没有定论,但已有研究提醒人们,对待习以为常的营养品,要有更谨慎的态度。

对此,南京的骨科和营养科专家指出,中外饮食习惯不同,中国人的饮食中普遍缺钙,牛奶补钙的功效是其他食物不可替代的,但是建议儿童喝全脂奶,老年人或者胆固醇偏高人群喝脱脂奶。

在我国,牛奶补钙依旧是“主流”。《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最新版)中明确指出,中国居民每天应吃相当于鲜奶300克(6两)的奶类及奶制品。奶制品除了鲜奶外,还包括酸奶、奶酪、奶粉等。牛奶除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外,含钙量较高,且利用率也很高,是天然钙质的极好来源。

南京医科大学营养系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莫宝庆副教授表示,中国居民膳食中普遍缺钙,奶类应是首选补钙食物,很难用其他类食物代替。国外很多人将牛奶替代饮用水,每天1000毫升,这是违反常规的。其实每天食用300克的奶和奶制品是比较适宜的,相当于1—2杯牛奶的量。有乳糖不耐症的人群可以用酸奶代替,也可以喝豆奶。莫宝庆说,牛奶中还有可促进钙吸收的因素,如乳糖。因此,按正常量饮奶,一般不会出现钙吸收减少的情况。

青少年宜饮全脂奶  中老年推荐脱脂奶

江苏省骨质疏松委员会主任委员、鼓楼医院骨质疏松门诊主任林华教授告诉记者,一些中老年人存在血脂代谢异常的情况,所以中老年人适合选择脂肪含量较低的低脂奶或者脱脂奶。

林华教授表示,还有一方面因素,全脂牛奶中的脂肪含量偏高,这个可能会影响钙的吸收。而乳脂肪只是让乳品较香浓,所以喝低脂或脱脂奶时,会感觉较稀、不香醇,口感上肯定没有全脂奶好。对此,南京医科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莫宝庆副教授表示,就牛奶来说,脂肪含量虽高,但其吸收率也是较高的(正常情况下脂肪的吸收率达98%以上),故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奶中的钙受奶脂肪的影响而减少吸收。“推荐摄取脱脂奶,主要是要限制能量的摄入。”莫副教授说,因为国外很多人把牛奶当饮料般饮用,可导致牛奶过多摄取,从而使脂肪摄入增加,导致能量过剩。因此,对需要限制脂肪或脂肪吸收不良的人群,饮用脱脂奶应是好的选择。

但是莫副教授指出,对于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青少年,应饮用全脂奶较好,因为脂肪是有一定生理作用的,如提供能量、有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提供与吸收等。

选牛奶八项注意:香味清淡 挂壁均匀品质更好

1、选低温冷藏的。

相比常温放置的超高温纯牛奶,需冷藏销售的巴氏纯牛奶杀菌温度低,能更好保持牛奶原有的营养成分。要特别强调的是,很多超高温的纯牛奶也被商家放置在低温冷柜中高价销售,这就要消费者注意了。简单方法就是看保质期,超过6个月的都是超高温奶。

2、选配料为生牛乳的。

现在市场上有以生牛乳为原料的纯牛奶,也有以奶粉为原料的还原奶。还原奶在产品包装上会显著标明,具有较长的保质期,其中的营养成分不如生牛乳生产的好。

3、优选全脂奶。

牛奶的营养主要为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脱去脂肪的纯牛奶,其脂溶性维生素、有益脂肪酸都没有了,营养也大打折扣。为了控制脂肪摄入而放弃全脂奶是不理智的。牛奶蛋白质属于优质蛋白质,每份产品中蛋白质越高,说明原料乳的质量也越好。

4、优选本地奶源。

考虑到纯牛奶的运输和安全性,本地奶源的物流环节少,冷链有保证,产品质量也更能保证。而进口纯牛奶均为超高温纯牛奶,相比巴氏纯牛奶并无营养优势,价格贵了不少,性价比显然不高。

5、也可选择配制强化乳。

市面上除了纯牛奶,也有标示调制乳的,如高钙奶、AD奶、铁锌奶。这些牛奶一般含有80%的生牛乳,但强化了一些重要的营养素,可根据需要选择。要强调的是,高钙奶中大部分添加的是碳酸钙,有的则添加天然乳钙。天然乳钙更好消化吸收,需要补钙的消费者应该尽量选这种产品。

6、选香味清淡,挂壁均匀的。

有人认为浓香的是好奶,其实真正经过均质加工的纯牛奶口感稀薄,乳香清淡,倒入玻璃杯中质地均匀挂壁。口感浓香、稠厚的纯牛奶反而值得警惕。

7、不要在意颜色深浅。

全脂纯牛奶自然色为乳白色或微微淡黄色(天然胡萝卜素的颜色),脱脂纯牛奶为乳白色或微微淡黄绿色(天然维生素B的颜色)。不同季节、不同脂肪含量、不同饲料都会造成奶颜色的差异,不必特别在意。

8、注意乳糖不耐受。

纯牛奶含有较多的乳糖,乳糖不耐受者要选择低乳糖的牛奶,这样才能防止乳糖引起腹泻。要强调的是低乳糖奶中的乳糖变成了葡萄糖、半乳糖,糖尿病人反而不适合。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热焦点
[第096期]WiFi辐射影响人体健康吗?
[第096期]WiFi辐射影响人体健康吗?
最近有微信、微博称,5名丹麦女中学生进行了一场实验,将一些水芹种子分别放在有WiFi
[第379期]舌尖上的鱼腥草你敢吃吗?
[第379期]舌尖上的鱼腥草你敢吃吗?
在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中,有这样的镜头:老人用折耳根(鱼腥草)炖汤,
[第200期]杂木充铁木染色菜板如何用!
[第200期]杂木充铁木染色菜板如何用!
近日,华西都市报记者暗访位于成都天回镇的群英光明厨具砧板厂后发现,该厂的厂名并未
阅读其他
[第1034期]别懒了!新衣服不洗就穿存隐患
[第1034期]别懒了!新衣服不洗就穿存隐患
有些人在买新衣服后,会迫不及待穿上身,但事实上,新买的衣服不清洗直接穿的做法会带
[第1033期]花茶也属中药,不可随意饮用
[第1033期]花茶也属中药,不可随意饮用
我们都听说过“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的说法,随着春天的到来,不
[第1032期]冰棍吃出大出血,吃冷饮勿任性
[第1032期]冰棍吃出大出血,吃冷饮勿任性
天气渐渐热了,有的小朋友玩热了,就开始猛吃冰棍解暑,吃一根冰棍可能是幸福,但是,
[第1031期]长个季节 这样帮孩子"拔高"
[第1031期]长个季节 这样帮孩子"拔高"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万物生长,也是宝宝长个的好季节,研究表明3~5月是儿童长得最快
[第1030期]春季呼吸道疾病高发 小心中招!
[第1030期]春季呼吸道疾病高发 小心中招
春季正是万物萌发、草长花开的大好时光,却也是各种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此时由于天
[第1029期]春季如何应对忽冷忽热怪天气?
[第1029期]春季如何应对忽冷忽热怪天气?
时晴时雨、早晚温差大……春季的天气变幻多端,使得人们的衣服脱脱穿穿,由于天气的变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电话:
责编:刘光
出品:中健网专题部
版权声明:中健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