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不孕不育 传染 儿科 耳鼻喉 风湿 妇科 腹泻 肝病 肛肠 骨病 呼吸 护理 精神 口腔 泌尿 男科 脑病 内分泌 皮肤 神经 肾病 失眠 消化 心脑血管 心脏 血液 眼病 整形 肿瘤
搜索
中健网 中健网首页 健康焦点 男女老少 查看内容
今日焦点[第254期]不可不知的养生谎言与误区 2013-12-23 08:39
导语

健康的身体是我们享受生活的前提,关于健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这些看法并不一定正确,一些经过无数人口口相传的观点不一定科学,一些人们认为理所当然的健康常识有可能是错误的,本期焦点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健康养生方面的谎言与误区,大家一定要注意避免。

传统养生误区:餐前饭后那些事

传统养生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饭后一个果,不上卫生所”……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旧观点遭到挑战。实践证明:饭后散步、饭后小睡、饭后吃水果、饭后刷牙、饭后喝汤均是不利健康的习惯。而一种强身健体的新方法——餐前保健,正在成为时尚。实践证明,这种悖于传统观念与习惯的方法,是符合科学的,能收到很好的健身效果。

误区一、饭后百步走

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意即饭后散步有益健康。但据科学分析,饭后散步,并不正确。因为餐后食物集中在胃里,这里需要大量的消化液和血液来消化食物。此时,如适当休息,全身血液便可适量地进入消化器官,使食物充分消化;如果餐后即行散步,血液需运送到全身其他部位,胃肠的血液供应相应减少,食物就得不到充分消化。

餐后散步,对患有冠心病、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症、糖尿病、胃下垂、慢性食道病以及进行过胃手术的病人尤其不利。它有可能导致心绞痛,加重头晕,上腹饱胀不适,体位性低血压、早搏、心动过速,以及阵发性房颤等病症的出现。而餐前散步则不同,此时胃中空虚,脂肪细胞尚无新的脂肪酸进入,散步易将其“动员”出来化为热量而消耗掉。故专家主张饭前1小时进行减肥锻炼,如快速散步、慢跑等,持续约30-45分钟,其效果较饭后运动好得多。

误区二、餐后马上午睡

睡眠对恢复体力,提高免疫力,保证健康十分重要。不少人有午睡的习惯,而传统的午睡在午餐后进行,但睡醒后,常常发生头昏脑胀,四肢乏力,周身酸软的不适感。这是由于进餐后,血液涌向胃肠道,去帮助消化食物,致使流向大脑与四肢的血液减少,大脑和肢体便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与养分供给,乳酸等代谢产物也无法及时排出,因而会出现上述症状。新的午休方式是饭前睡午觉,即下班回家先吃点水果或牛奶后上床午睡半小时到一小时,然后再进午餐。实践证明,这样午休更能有效地消除疲劳,增进食欲,并可使餐后的食物能得到充分的消化与吸收。

误区三、饭后马上刷牙

刷牙是预防龋齿所必须的手段与措施,故人们提出刷牙次数与时间是每天刷3次,每次3分钟。传统的刷牙是餐后进行,其实,这并不科学。近些年来,一些牙科专家提出,刷牙应在餐前进行。这是由于龋齿的形成,主要是牙垢和食物中的糖分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酸性物质腐蚀牙齿的结果。当人们进餐后,牙垢已与食物中的糖分发生化学反应,酸性物质已形成,再刷牙就迟了一步。因此,只有在餐前将牙垢去除掉,才能减少酸性物质的形成,保护牙齿的清洁。此外,进餐后,特别是酸性食物会使牙齿表面的保护层珐琅质松动,如此时刷牙也极易将牙齿保护层刷掉,对牙齿的健美十分不利。所以,提倡在餐前3-5分钟刷牙。

误区四、餐前吃水果

许多人习惯于餐后吃水果,认为这样可以辅助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等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听起来,这似乎也有道理。但一些营养学家认为,这是不正确的。因为,餐后吃水果,日久会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因食物进入胃内需经1-2小时消化后,才能慢慢排出,而水果极易被吸收,不需在胃中停留时间过久,极易引起腹胀、腹泻或便秘等症,如在餐前吃水果,就可使人体免疫功能保持正常。因此,提倡在餐前1小时吃水果最为适宜。

误区五、餐后喝汤

营养学证明,汤有营养医疗功能,尤其是炎热的季节,汤更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食物。实践证明,喝汤应在餐前,这是因为餐前先喝几口汤,可以使口腔、食道、胃肠得到一次“冲洗”,并使之润滑,能使食物顺畅下咽。同时,也可减少一些干硬食物对消化道的黏膜摩擦与刺激,这显然有利于消化与吸收。如把喝汤放在餐后,便无法获得这种效果,还会冲淡消化液的分泌,并易造成胃肠的饱胀感及不适感,日长月久,必然影响脾胃的功能,影响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误区六:饭后松裤带

饭后松裤带可使腹腔内压下降,消化器官的活动与韧带的负荷量增加,从而促使肠子蠕动加剧,易发生肠扭转,使人腹胀、腹痛、呕吐,还容易患胃下垂等病。

关于睡眠不可不知的误区

睡觉看似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但是却影响着你的健康,现在很多人都加班熬夜,这无疑会影响你的睡眠,一些人通过药物来帮助睡眠,但这只能解决当下的问题,并不能让睡眠问题从根本上解决。所以,即使是睡觉这样简单的事情,也存在着不少误区。

误区一:周末猛补觉

每逢周末,很多上班族趁机“补觉”,蒙头大睡十几个小时。有的人不但没有神清气爽,反倒吃不下东西,头脑昏昏沉沉,心跳忽快忽慢,呼吸也不均匀。

“当 睡眠不规则时,人的整个身体就会进入无规则状态。食欲低下、恶心、变得抑郁,或是无法集中精力。”专家提醒,平时工作时间紧张、睡眠不足的人群,最好在熬 夜后的12小时内补足睡眠。如果可能,中午再睡上半个小时的午觉。“一定不要一整天在床上处于昏睡状态,连续15个小时以上的睡眠会导致生物钟紊乱,还可 能让人难以入眠。”

误区二: 用酒精帮助入睡

因为酒精有一些镇静的功效,许多有失眠症的人们便通过喝酒来改善睡眠。酒精对于最初的入睡时有些许帮助的,但是随着身体的分解,它往往会在后半夜损害睡眠质量,使睡眠的整体时间减少。经常性的在睡前喝酒会削弱它的促进入睡的功效,相反,破坏性的效用却会保持甚至增加。

误区三:失眠时起来运动

很多人认为,晚上睡不着时可以起来做运动,尽量把自己搞得很累,然后就能很快睡着。

专家介绍,过量、剧烈运动,会令大脑兴奋,不利于提高睡眠质量。如果实在睡不着,不如起床看书、散步,待心情放松后再睡。如果想以运动助力睡眠,最好在下午3点以后,而睡前两三个小时则不宜运动。

误区四:睡眠越多越健康

有的人认为能睡是好事,睡眠越多越健康,研究结果却相反,睡8小时以上的人死得比睡6~8小时的人更早。科学家还不清楚,是多睡使健康下降,还是多睡是某种疾病的症状之一。睡得久的人往往有睡眠呼吸暂停症、抑郁症或未控制的糖尿病,因而不易清醒。

误区五:晚上做梦表明没有休息好

梦是一种普通的生理现象,每个正常人在睡眠过程中都会做梦,每晚大约做4次梦。但如果第二天精神状态很好且工作生活正常,就基本提示具有良好的睡眠质量。

误区六:睡眠障碍不是疾病

有10%的人在一生中都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失眠是可以消除或好转的,但对于少数睡眠障碍者来说,有可能是某些尚未显露出来或是已经出现的疾病的一种表现形式了。

误区七:长时间午睡

午睡对于睡眠不足的人群是有一定帮助的。但午睡时间不可过长,以不超过15分钟为宜。但午睡并非人人适合,体重超标20%,血压过低,循环系统患有严重障碍病的人,往往会由于午睡引起大脑局部供血不足而发生中风。

误区八:安眠药不能吃

安眠药物可以迅速改善睡眠状况,加快入睡、延长睡眠时间或加深睡眠深度,在失眠不能通过自然调整恢复或失眠是其他疾病的症状之一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是必须和安全的。自我猜测或道听途说助眠药物的不良反应从而拒绝服药只会使病情进展和加重。

关于补钙的五大误区

误区一:补钙跟着广告走

由于利益的驱动,众多的补钙产品生产厂家纷纷展开了广告攻势,一些企业唯利是图,利用我国人均钙摄入量平均值较低的实际状况,宣扬全民缺钙,宣称通过食补已不能满足人体对钙的需求,提出全民缺钙、全民需集中补钙的口号,很多人争着补钙,补钙保健品遂大行其道。而实际上,我国国民钙摄入的实际状况是:一方面,就总体而言,我国居民钙的摄入量确实偏低。中国营养学会公布的每日钙摄入推荐量为800毫克,青少年及孕妇钙摄入推荐量为1200~1500毫克,但目前我国居民每日摄钙量地区间的差异很大,并非人人缺钙。牧业区人群以及豆制品摄入量较高地区人群的钙摄入充足,蛋奶摄入较多的城市人群及沿海食用类较多的人群钙摄入也较充足,而内地部分地区尤其是北方农村以米面菜为日常主食的人群钙摄入量偏低。

误区二:轻信药店的测钙结果

在一些大城市中的商场、药店中,部分补钙产品生产厂家在免费为消费者测钙。只要挽起袖子,把胳膊往被称为“单光子骨密度测试仪”的仪器上一放,就会在计算机里显示出被测试人骨骼的样子,然后测试人员就会告诉您的身体是“轻度、中度或重度缺钙”,看上去既方便又简单,很多被测试过的人都发觉自己被判定为“重度缺钙”,引起恐慌,继而在测试人员的推荐下购买某种钙保健品。

误区三:钙补得越多越好

许多老人误认为,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实不是这样。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入8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反而会引起并发症,危害老人健康。

钙是这样被人吸收的:钙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液,形成血钙(即血液中钙的含量),再通过骨代谢,把血钙进行钙盐沉积,形成骨骼。不是说钙吃得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血液中钙的含量必须保持在一定水平,过多或过少都不行。过量补钙,血液中血钙含量过高,可导致高钙血症,并会引起并发症,比如肾结石、血管钙化等。

知道自己或许缺钙的人很多,经常服用补钙品的人也很多。可是,在膳食中该如何促进钙吸收,却不一定是每个人知道的。稍不小心,就有可能陷入误区当中,选择了错误的食品.。

误区四:相信豆浆是高钙食品

营养学家经常劝告,不能喝牛奶的人可以喝豆浆作为替代。的确,在很多方面,豆浆都是一种非常优秀的食品,但从钙含量上来说,它却远远比不上牛奶,差的不是一倍两倍。这是因为,大豆钙含量虽然不算太低,但加10杯水磨成豆浆之后,含量就稀释得很低了。喝一杯豆浆,不过是吃几十粒豆子而已,其中的钙很少。豆浆对骨骼的真正好处,在于它可以提供植物雌激素,减少更年期妇女的钙流失。

误区五:以为多喝骨头汤就不会缺钙

骨头里面的钙绝不会轻易溶出来。有实验证明,在高压锅蒸煮两小时之后,骨髓里面的脂肪纷纷浮出水面,但汤里面的钙仍是微乎其微。要想用骨头汤补钙,只有一个方法:加上半碗醋,再慢慢地炖上一两小时。醋可以有效地帮助骨钙溶出。需要注意的是:这时一定不要用高压锅,最好用砂锅来炖,避免在骨头汤中溶出过多的铝。

不利于健康的10个生活习惯

1、起床先叠被

人体本身-也是一个污染源。在一夜的睡眠中,人体的皮肤会排出大量的水蒸气,使被子不同程度地受潮。人的呼吸和分布全身的毛孔所排出的化学物质有145种,从汗液中蒸发的化学物质有151种。被子吸收或吸附水分和气体,如不让其散发出去,就立即叠被,易使被子受潮及受化学物质污染。

2、眯眼看东西、揉擦眼睛

眯眼看东西,眼角易出现鱼尾状皱纹。习惯性眯眼还可使眼肌疲劳、眼花头疼。揉眼时,病菌会由手部传染眼睛,导致发炎、睫毛折断或脱落。

3、伏案午睡。

上班族通常起得很早,到了中午都愿意打个盹,一般人会选择伏案午睡。但通常伏案午睡后会出现暂时性的视力模糊,原因就在于眼球受到了压迫,引起角膜变形、弧度改变等。倘若每天都如此压迫眼球,就会造成眼压过高,长此以往视力必然会受到损害。

4、睡前不洗脸。

有时候加班晚了,或者晚上有应酬,回家已经很晚了,有的女士在睡前就不好好洗脸,甚至干脆就不洗脸,这样就会有化妆品残留在脸上。那些留在脸上的化妆品如果不及时洗掉,会引起粉刺和针眼之类的炎症,还能使眼睛发炎,引起皮肤过敏反应。

5、睡前不刷牙。

睡前刷牙比起床后刷牙更重要,这是因为遗留在口腔中和牙齿上的细菌、残留物在夜里对牙齿有较强的腐蚀作用。如果总是睡前不刷牙,会引起龋齿、牙龈炎等疾病。

6、上厕所后不用肥皂洗手

连小朋友都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但你是否真的洗干净了呢?调查显示,只有38%的人如厕后用肥皂洗手、2%的人洗手时间超过10秒钟。专家表示,当你上完厕所擦拭时,手与大肠杆菌源距离极近,可能造成细菌感染,如果不用肥皂,根本无法完全清除细菌。因此,在上完厕所后一定要用肥皂或者洗手液洗手,并且用清水冲洗干净。

7、食物掉了捡起来再吃

40%以上的人表示,他们吃过刚掉在地上就被捡起来的食物。以前有种叫做“5秒钟规则”的说法,指落地食物只要在5秒之内捡起食用,就是安全的。研究人员指出,这种说法会对人造成极大的误导。实验证明,食物掉到地上后,仅仅两三秒钟就会被细菌污染。因此,所有掉在地上的食物,都应该立即扔进垃圾桶。年轻妈妈们在教导小孩时要特别注意这个情况,自己也要做好表率,因为小孩很会模仿。

8、如厕看报。

坐在马桶上读书看报,势必延长排便时间,造成肛门充血,从而引起痔疮发作。此外,肛门充血还会误导神经系统,刺激“排便感应器”,使肛门长期感到坠胀。所以,如厕时还是不要“一心多用”为妙。

9、刚睡醒立刻下床。

英国拉夫堡大学睡眠研究中心教授吉姆•霍恩指出,睡醒立刻起床,很可能导致血压忽然变动,引发高血压、中风等疾病。应躺5分钟活动一下四肢和头部再起床。

10、强忍小便

强忍小便有可能造成急性膀胱炎,出现尿频、尿疼、小腹胀疼等症状。美国科学家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有憋尿习惯的人患膀胱癌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5倍。憋尿时,膀胱贮存的尿液不能及时排出,形成人为的尿潴留。如经常憋尿,就会使括约肌和逼尿肌常常处于紧张状态;如果憋尿时间过长,膀胱内尿量不断增加,还会使内压逐渐升高,时间长了就会发生膀胱颈受阻症状,造成排尿困难、不畅,或漏尿、尿失禁等毛病。在尿潴留时还易引起并发感染和结石,严重时还影响肾功能。

不利于健康的10种饮食方式

生活是一座天平,天平的一端是您的饮食习惯,另一端是您的健康。您对良好的饮食习惯遵循多少,就能得到健康几何。只有遵循着健康的饮食法则,才能够始终如一地享受健康人生,下列不健康的饮食方式应该摒弃。

1、空腹喝豆浆

如果空腹饮用,豆浆中的蛋白质只能代替淀粉作为热量被消耗掉,而不能真正起构造新组织、修补旧组织的作用。这不仅造成了蛋白质的浪费,也使体内营养失去平衡,加重了消化、泌尿系统的负担。

2、鸡蛋加牛奶

鸡蛋和牛奶都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但是两者同时食用既不合理,热能也不够。因为奶制品及蛋类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其吸收转化速度低于淀粉类物质,所以,两者一起食用,不仅不能很快地给人体提供能量,而且仅仅作为热量被消耗也是一种浪费。

3、豆浆和鸡蛋同吃

很多人喜欢同时食用豆浆和鸡蛋,这是很不科学的。两者同时食用,鸡蛋中的粘生蛋白会与豆浆中的胰蛋白酶结合,从而失去它们原有的营养价值。

4、小葱拌豆腐

小葱拌豆腐很多人都爱吃,但豆腐含钙较多,与小葱相拌时,会与其中的草酸结合成草酸钙,不利于人体的吸收。

5、吃鱼刮鳞

吃鱼时把鱼鳞刮洗干净也不科学。其实,鱼鳞与鱼一样,含有卵磷脂、钙、磷和不饱和脂肪酸,对控制脑细胞衰退、促进脑细胞的发育、增强记忆力有一定好处。所以,吃鱼时,可将鱼鳞刮下洗净用文火熬成胶状,食用时加醋、葱、姜、盐、酱油等拌和,也可与鱼肉烹调食用。

6、高温烹饪

日常饮食多为熟食,很少用餐时再放盐,而是在炒菜中放盐。这会使菜中的碘遭到破坏,导致碘缺乏。碘是组成甲状腺的主要成分,缺碘会使人的甲状腺功能减退而烦躁不安,并可导致智力下降。

7、用沸水冲茶

用沸腾的开水冲泡茶叶,会破坏茶叶中的很多营养物质,还会溶出过多的鞣酸和芳香物质,使茶有苦涩味,降低了茶的保健作用。泡茶的水温一般应在80℃左右,冬季可适当高一些。

8、茶叶煮鸡蛋

说到健康饮食,就要说到茶叶蛋,现在很多人早餐仍然会选择吃茶叶蛋,殊不知,在街头巷尾卖得这些茶叶蛋在一定程度是危害身体健康的。茶叶中除生物碱外,还有酸性物质,这些化合物与鸡蛋中的铁元素结合,对胃有刺激作用,且不利于消化吸收。

9、喜吃烫食

吃得过热都会有损肠道和身体机能,平时多吃和体温相近的食物,可以延缓肠胃老化,助人延年益寿。

10、进食速度快

  进食速度快,神经系统的反馈慢于吃饭的速度,当自己感觉到饱的感觉时候,已经超过自己的量,这样长期会对脾胃造成负担,严重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往往造成脾虚。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热焦点
[第096期]WiFi辐射影响人体健康吗?
[第096期]WiFi辐射影响人体健康吗?
最近有微信、微博称,5名丹麦女中学生进行了一场实验,将一些水芹种子分别放在有WiFi
[第379期]舌尖上的鱼腥草你敢吃吗?
[第379期]舌尖上的鱼腥草你敢吃吗?
在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中,有这样的镜头:老人用折耳根(鱼腥草)炖汤,
[第200期]杂木充铁木染色菜板如何用!
[第200期]杂木充铁木染色菜板如何用!
近日,华西都市报记者暗访位于成都天回镇的群英光明厨具砧板厂后发现,该厂的厂名并未
阅读其他
[第1034期]别懒了!新衣服不洗就穿存隐患
[第1034期]别懒了!新衣服不洗就穿存隐患
有些人在买新衣服后,会迫不及待穿上身,但事实上,新买的衣服不清洗直接穿的做法会带
[第1033期]花茶也属中药,不可随意饮用
[第1033期]花茶也属中药,不可随意饮用
我们都听说过“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的说法,随着春天的到来,不
[第1032期]冰棍吃出大出血,吃冷饮勿任性
[第1032期]冰棍吃出大出血,吃冷饮勿任性
天气渐渐热了,有的小朋友玩热了,就开始猛吃冰棍解暑,吃一根冰棍可能是幸福,但是,
[第1031期]长个季节 这样帮孩子"拔高"
[第1031期]长个季节 这样帮孩子"拔高"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万物生长,也是宝宝长个的好季节,研究表明3~5月是儿童长得最快
[第1030期]春季呼吸道疾病高发 小心中招!
[第1030期]春季呼吸道疾病高发 小心中招
春季正是万物萌发、草长花开的大好时光,却也是各种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此时由于天
[第1029期]春季如何应对忽冷忽热怪天气?
[第1029期]春季如何应对忽冷忽热怪天气?
时晴时雨、早晚温差大……春季的天气变幻多端,使得人们的衣服脱脱穿穿,由于天气的变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电话:
责编:李余
出品:中健网专题部
版权声明:中健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