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不孕不育 传染 儿科 耳鼻喉 风湿 妇科 腹泻 肝病 肛肠 骨病 呼吸 护理 精神 口腔 泌尿 男科 脑病 内分泌 皮肤 神经 肾病 失眠 消化 心脑血管 心脏 血液 眼病 整形 肿瘤
搜索
中健网 中健网首页 健康焦点 衣食住行 查看内容
今日焦点[第271期]“鲜奶吧”不规范,暗藏隐患! 2014-1-11 13:01
导语

新华网济南电:如今,“鲜奶吧”在我国一些城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因主打“鲜奶直供”“营养健康”,受到不少消费者青睐。然而,由于存在奶源不明、从业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多头监管等问题,部分“鲜奶吧”仍暗藏乳制品安全隐患。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向健军表示,当前,首先要制订全国统一的“鲜奶吧”行业标准和规范,加强从业者培训和资质审核,并设立一定的准入门槛,从而淘汰那些不规范、不安全的“鲜奶吧”,确保消费者喝上“放心奶”。

市场现状:“鲜奶吧”主打“营养健康”受青睐

在江西省南昌市外国语学校附近,有一家“365鲜奶吧”,门口写着“牛奶要喝新鲜的,酸奶要吃现酿的”等广告语,每天都有不少消费者在那里购买鲜牛奶和酸奶。

“这个小站可以订牛奶,还可以电话订餐,我们周边的住户都觉得很方便。”南昌市民饶丹丹告诉记者,她已经在“365鲜奶吧”订购近一年的鲜牛奶了,这家“鲜奶吧”主打的“奶农直供”“巴氏消毒鲜牛奶”喝起来很放心。

不仅是江西,近年来,“鲜奶吧”在其他地方也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经四路的“旺角鲜奶饮品吧”是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小店,销售巴氏鲜牛奶、酸奶、冰淇淋、奶昔等多种乳制品。

“最近来‘鲜奶吧’消费的顾客越来越多,我们的产品经常供不应求,只好采取会员制进行销售。”“旺角鲜奶饮品吧”负责人杨晓霞告诉记者。

山东省畜牧兽医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山东作为全国较早出现“鲜奶吧”的省份,自2009年7月潍坊出现第一个“鲜奶吧”以来,经过三年多的发展,目前已有3000余家各种类型的“鲜奶吧”,遍及全省17个地市。

实际情况:“鲜奶吧”暗藏安全隐患

虽然“鲜奶吧”主打“健康牌”,但不少业内人士反映,由于部分“鲜奶吧”存在奶源不明、从业人员缺乏乳制品专业制作知识、多头监管等问题,“鲜奶吧”中仍然暗藏乳制品安全隐患。

山东省畜牧兽医信息中心统计科副科长胡智胜认为,“鲜奶吧”是近年来才出现的新事物,尚未形成统一的经营规范。少数“鲜奶吧”经营者为追求个人利益,使用来源不明、不固定的生鲜乳为原料,导致出售的乳制品质量难以控制,为安全埋下隐患。

从业人员缺乏乳制品专业制作知识也是一大隐患。记者通过网络搜索“鲜奶吧加盟”,出现了相关信息83万余条,记者查询后发现,大多数加盟企业都是在经营“鲜奶吧”所需的生产设备,而在技术培训、市场调研、连锁管理等方面几乎是空白。

山东省畜牧协会奶业分会秘书长张志民告诉记者,部分“鲜奶吧”从业人员缺乏食品安全和乳制品制作专业知识,制作工艺、操作方法有待规范。比如,有些“鲜奶吧”仅使用几千元的蒸箱消毒器,不能十分准确地控制消毒蒸煮的时间,存在一定隐患。

此外,“鲜奶吧”多头监管在我国一些城市普遍存在。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向健军认为,由于畜牧部门管奶源,工商管理部门管开店,卫生防疫部门管日常检查,各部门“只管一头”,缺乏全局统筹协作,导致监管难以“全覆盖”,一些不法商贩仍在开门迎客。

如何在“鲜奶吧”喝到“放心奶”?

针对“鲜奶吧”的食品安全隐患,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应采取多种措施予以规范和引导,从而让消费者喝上“放心奶”。

有专家认为,应尽快制定出台“鲜奶吧”监督管理办法和相关规范性文件,引导“鲜奶吧”产业良性发展。张志民说,我国现有的相关规定尚不能对“鲜奶吧”进行有针对性、有效的管理,亟须在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有一定针对性的监督管理办法和相关规范性文件。

向健军也认为,严格的行业标准和规范能够确保“鲜奶吧”生产和销售健康安全乳制品。当前,首先要制定全国统一的“鲜奶吧”行业标准和规范,加强从业者培训和资质审核,并设立一定的准入门槛,从而淘汰那些不规范、不安全的“鲜奶吧”。

多位专家还表示,有关部门要加强“鲜奶吧”的“进口”和“出口”监管。在“进口”端,要鼓励和引导奶牛养殖场与“鲜奶吧”无缝对接,确保安全优质的生鲜奶直供“鲜奶吧”;在“出口”端,要加强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检测和监管,对不合格的产品要及时销毁,对于多次生产不合格产品的“鲜奶吧”还要吊销执照。

4招辨别纯鲜牛奶

方法1:感官鉴别。新鲜乳(消毒乳)呈乳白色或稍带微黄色,有新鲜牛乳固有的香味,无异味,呈均匀的流体,无沉淀,无凝结,无杂质,无异物,无粘稠现象。

方法2:将奶滴入清水中,若化不开,则为新鲜牛奶;若化开,就不是新鲜牛奶。若是瓶装牛奶,只要在牛奶上部观察到稀薄现象或瓶底有沉淀的,则都不是新鲜奶。

方法3:煮沸试验法。取约10ml乳样于试管中(或透明玻璃杯中),置沸水中5分钟观察,如有凝结或絮状物产生,则表示牛奶不新鲜或已变质。

方法4:好牛奶,不挂杯。买来的牛奶(没有煮过或微波炉加热过的)迅速倒入干净的透明玻璃杯中,然后慢慢倾斜玻璃杯,如果有薄薄的奶膜留在杯子内壁,且不挂杯,容易用水冲下来,那就是原料新鲜的牛奶。这样的奶是在短时间内就送到加工厂,而且细菌总数很低。如果玻璃杯上的奶膜不均匀,甚至有肉眼可见的小颗粒挂在杯壁,且不易清洗,那就说明牛奶不够新鲜。

除了这些“独创”小窍门,还有一些公认的原则,可以帮助你选到优质的牛奶。第一,同等价位产品,选择脂肪含量高的。一般原料奶的乳脂肪含量越高,质量就越好。跟蛋白质不一样,乳脂肪极少出现人工添加化学物质掺假的情况。而蛋白质含量高不代表牛奶质量一定好。第二,同等脂肪含量产品,选择低温灭菌的,因为低温灭菌产品营养素保留更全面。

此外,还需注意区别纯牛奶与含乳饮料:纯牛奶也叫鲜牛奶、纯鲜牛奶,从产品的配料表上,可以看到这种产品的配料只有一种,即鲜牛奶。鉴别纯牛奶的好坏,主要有两个指标:总干物质(也叫全乳固体)和蛋白质。这两个指标的含量在产品的包装袋上一般都有说明,它们的含量越高,牛奶的营养价值就越高,一般来说,价格相对也会较高。此外深受消费者欢迎的酸奶是用纯牛奶发酵制成的,因此酸奶也属纯牛奶。

含乳饮料允许加水制成,从配料表上可以看出,这种牛奶饮品的配料除了鲜牛奶以外,一般还有水、甜味剂、果味剂等,而水往往排在第一位(国家要求配料表的各种成份要按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列出)。国家标准要求,含乳饮料中牛奶的含量不得低于30%,也就是说水的含量不得高于70%。因为含乳饮料不是纯奶做的,所以其营养价值不能与纯牛奶相提并论。

值得说明的是,市场上有一些含乳饮料的包装袋上,往往用大号字写“活性奶”、“鲜牛奶”等模糊名称,仔细看时,才会发现旁边还有一行小字“含乳饮料”,而个别产品连这一行小字也没有,只在配料表上多了一项“水”,需要仔细看才能分辨清楚。

延伸阅读:新潮饮品猫腻多多!

据《中国消费者报》:近年来,各类饮品店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以及商业娱乐场所,其中以鲜果饮品店和奶茶饮品店居多,颇受年轻消费者的青睐。然而一些饮品店销售的鲜果饮料、奶茶饮品是用浓缩果汁粉、奶茶粉勾兑而成的,制作成本低廉,售价却很高,一些购买过的消费者纷纷大呼“上当”。

鲜榨果汁实为勾兑

消费者刘杰向消费报记者反映,前不久,他在一家饮品店花25元购买了一杯容量为250毫升的鲜榨橙汁,当时店家告诉他,这杯果汁是用新鲜橙子榨出来的。然而喝完后,他看到杯子底部有粉末状的沉淀物,所以怀疑其并非是用新鲜橙子榨的,而是用果汁粉勾兑而成的。根据刘杰的反映,中国消费报记者对市场上的饮品店进行了调查。

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天通苑地区某大型商场内的一家饮品店,购买了一杯容量为250毫升的鲜榨芒果汁,价格为22元。记者询问店员:“这是现榨果汁吗?”对方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拿出一小块已经切开的芒果给记者看,之后便转身到操作区进行操作。记者透过该店铺的玻璃窗看到,在操作区的桌面上放着几个白色的塑料盒子,分别装着粉红色、黄色、绿色的粉末状物质,并且每个盒子上都贴有水果的名称。

几分钟后,该店员将一杯橙色的,里面飘着芒果果粒的芒果汁递给了记者。记者疑惑地问:“既然是现榨的果汁,怎么还要往里面放芒果粒?你们操作区桌子上的塑料盒子里放的是什么?”该店员回答:“那是浓缩果汁粉和果汁香精,不放这些,果汁的味道没那么好喝,也不甜。你别奇怪,我们这行都是这样做的,我家已经算是很正规的了,还在果汁里放些果肉,很多饮品店连果肉都不放。”

原来,这杯要价22元的鲜榨果汁是勾兑而成的,那么用来勾兑果汁的浓缩果汁粉成本又是多少?几经周折,记者联系到一位曾经营过饮品店的吴先生,他告诉记者:“浓缩果汁粉是按桶销售的,一桶500毫升浓缩果汁粉的价格一般为20至25元。此外,一瓶容量为50克的果汁香精价格为12元。”据吴先生介绍,平均每10克浓缩果汁粉和果汁香精加水后可勾兑出400毫升果汁,做这行利润很高。此外,一些商家为了能更好地以假乱真,还会在勾兑的果汁里添加增稠剂、果胶等添加剂,使果汁看起来更像鲜榨的。

那么消费者该如何辨别果汁到底是勾兑的还是鲜榨的?吴先生给出了以下两点建议:首先看果汁的颜色,与鲜榨果汁相比,勾兑果汁的颜色是透明的,现榨果汁较为浑浊,有些还略带乳白色;其次是品尝口味,勾兑的果汁口感较甜,而现榨果汁略带酸味。

奶茶饮品里没有牛奶

随着寒冬的到来,奶茶饮品进入销售旺季。一说起奶茶的成分,相信很多人都会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牛奶加茶”。然而中国消费报记者调查发现,一些饮品店销售的奶茶其实是用奶茶粉冲泡而成的,里面根本没有牛奶。

消费报记者来到北京昌平区某综合批发市场内一家固体饮品专卖店。其店员听说记者要买奶茶粉,便着重介绍了两款产品,其中一款的包装上写着“特调奶茶粉”,重量为1公斤,零售价为35元;另一款的包装基本与前者一致,售价为19元。据这位店员介绍:“前一款产品比较好,分不同口味,都是厂家配好的,买回去直接冲水就能喝,一袋大约可以冲泡30杯左右。后一款产品不是调好的,买回去还需要加一些茶粉才能调出奶茶,所以价格相对便宜一些,一般饮品店都愿意购买这种。”

记者在这两款奶茶粉的外包装上看到,其配料均为植脂末、磷化物、葡萄糖和食品添加剂等,未显示有牛奶。记者问道:“这两款产品里怎么都不含牛奶呀?”该店员说:“目前市面上出售的奶茶饮品绝大多数都是用这种奶茶粉冲泡的,里面都没有牛奶,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你想想,若用纯牛奶冲泡,成本得多高呀。”

常喝勾兑饮品伤身体

据了解,奶茶粉里含有的植脂末主要成分是氢化植物油,会有反式脂肪酸,大量食用后会导致人体动脉硬化,易引发糖尿病和老年痴呆等疾病,儿童长期食用易对成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人们就针对反式脂肪酸的危害进行过深入研究。研究人员发现,在心脏病患者的体脂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人。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也曾在《膳食营养与慢性疾病》中建议:“为增进人体心血管的健康,应尽量控制膳食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随后,多国政府都积极行动起来,控制食物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例如丹麦规定,反式脂肪酸含量超过2%的油脂均不能用于食品加工;美国、加拿大、韩国等要求食品企业必须在食品标签上标注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据中国消费报记者了解,我国目前尚未出台反式脂肪酸的使用标准。对此,浙江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系副主任朱加进表示,正因为缺乏标准,不良商家才会有漏洞可钻。他呼吁,人们平时应少喝用添加剂、香精勾兑而成的饮品,避免身体受到损害。

奶茶实际是用什么调成的?

据《生命时报》: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许多市售奶茶是用白砂糖、奶精、全脂奶粉、茶叶提取物等调配而成的。

1、白砂糖比例最高。生命时报记者调查了市面上的几种奶茶(固体饮料),在其配料表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白砂糖,说明白砂糖是配料中比例最高的。这样的奶茶喝太多会增加糖尿病、肥胖症、心血管疾病、B族维生素缺乏和钙缺乏的风险。此外,一些杂牌或现场调制的奶茶可能用甜蜜素、安赛蜜等人工甜味剂替代白糖,而添加过程随意,很容易过量添加。

2、第二大配料是奶精。调查显示,大多数品牌奶茶中第二大配料就是“奶精”。奶精又称“植脂末”,虽然口感和奶神似,但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认知障碍症的风险,影响儿童神经系统发育,还会降低青年人的生育能力。一杯目前市面上的劣质珍珠奶茶所含的反式脂肪酸最多可达5克。而国际上一致认为,反式脂肪酸摄入量,每天不应超过2克。

3、含不少咖啡因。据香港明报报道,10个品牌的台式奶茶被检出发现咖啡因含量都超过了100毫克,超出加拿大建议儿童每日摄取上限的95毫克,即儿童每日饮一杯已超标,可致儿童暴躁、紧张或焦虑等。

4、可能含香精、色素等。一些劣质奶茶虽然不含咖啡因,但可能过量添加香精、色素等物质,对健康不利。
最后,朱毅提醒,选购奶茶时要仔细阅读配料表,避免买到劣质奶茶,每日饮用奶茶不要超过1杯。

年轻MM奶茶不离口8大危害致不孕

奶茶中含有大量奶精,这是一种反式脂肪酸,会减少男性激素分泌,抑制精子活力;还会影响卵细胞质量,增加不孕不育和胎儿畸形的风险。反式脂肪酸会影响激素合成,这可能导致月经不调、性功能障碍等。反式脂肪酸在自然食物中的含量几乎为零,很难被人体接受、消化,容易导致生理功能出现多重障碍,是一种完全由人类制造出来的食品添加剂,实际上,它也是人类健康的“杀手”。

1、容易发胖

反式脂肪酸不容易被人体消化,容易在腹部积累,导致肥胖。多喝奶茶对人体有非常多坏处奶茶是高糖、高油、高热量。奶茶加的奶精,多由椰子油制成,椰子油中含大量饱和脂肪酸,会加速体内制造胆固醇,血脂肪也会急速上升,形成血管硬化,长时间大量饮用,容易罹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

曾有统计数字显示,大量饮用奶茶超过三个月,血脂肪及胆固醇都会升高。奶茶只是油和糖的结合,因为奶精并非牛奶制成品,奶茶中又有大量糖分,几乎不含钙还对身体有非常大的伤害。奶茶最好不要天天喝,一周顶多喝个一、两杯解个馋即可。

2、加剧高血压

咖啡因因为本身具有的止疼作用,常与其他简单的止疼剂合成复方,但是,长时间大量服用,如果你本身已有高血压时,使用大量咖啡因只会使你的情况更为严重。因为光是咖啡因就能使血压上升,若再加上情绪紧张,就会产生危险性的相乘效果,因此,高血压的危险人群尤其应避免在工作压力大的时喝含咖啡因的饮料。有些多年有喝咖啡习惯的人,以为他们对咖啡因的效果已经免疫,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一项研究显示,喝一杯咖啡后,血压升高的时间可长达12小时。

而奶茶中的反式脂肪酸会增加人体血液的黏稠度和凝聚力,容易导致血栓的形成,对于血管壁脆弱的老年人来说,危害尤为严重。

3、诱发骨质疏松

咖啡因本身具有非常好的利尿效果,如果长时间且大量喝咖啡,容易造成骨质流失,对骨量的保存会有不利的影响,对于妇女来说,可能会增加骨质疏松的威胁。但前提是,平日食物中本来就缺乏摄取足够的钙,或是不总是动的人,加上更年期后的女性,因缺少雌激素造成的钙质流失,以上这些情况再加上大量的咖啡因,才可能对骨造成威胁。如果能够按照合理的量来享受,你还是可以不可以做到不因噎废食的。

4、紧张时添乱

咖啡因有助于增强警觉性、灵敏性、记忆力及集中力。但饮用超过比你平常所习惯饮用量的咖啡,就会产生类似食用相同剂量的兴奋剂,会造成神经过敏。对于倾向焦虑失调的人而言,咖啡因会导致手心冒汗、心悸、耳鸣这些症状更加恶化。

5、易患不孕症

研究人员统计发现,每天饮1杯咖啡的妇女比不饮咖啡的妇女易患不孕症。有关专家曾调查了有饮用咖啡习惯的104名妇女,其中约有50名妇女不易受孕。也有些生育专家认为,这是小范围的研究,不能最后证实咖啡对生育的特殊作用。但是,研究人员强调指出如果不能从医学上说明不育症的原因,则应考虑不育症与咖啡因有关。

而奶茶中的反式脂肪酸会减少男性荷尔蒙的分泌,对精子的活跃性产生负面影响,中断精子在身体内的反应过程。

6、对胎儿有危害

怀孕期或哺乳期的妇女,过多摄入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会影响胎儿的健康。研究发现,胎儿或婴儿可以通过胎盘或乳汁被动摄入反式脂肪酸,他们比成人更容易患上必需脂肪酸缺乏症,影响生长发育。

7、增加心梗危险

美国波士顿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医学家们通过对858例在45~69岁首次患心肌梗塞的妇女和858例从未患过心肌梗塞的妇女进行了为期4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每日饮5杯或更多的咖啡,可使妇女患心肌梗塞的危险增加70%,而且危险性随着饮咖啡的数量增加而增加。

根据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所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反式脂肪酸能使有效防止心脏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胆固醇的含量下降。

8、易引起糖尿病

芬兰和美国的研究人员通过调查分析发现,这两个国家都是消费咖啡最多的国家,其结果是,这两个国家中患糖尿病的人数也最多。其中,芬兰人的咖啡消费量居世界之首,该国的糖尿病患者也是世界上最多的。其它北欧国家的咖啡消费量也大,患糖尿病的人数也多。相反,日本人的咖啡消费量在世界上是最少的,糖尿病患者也最少。

研究者分析认为,咖啡饮料中含有的咖啡因可以透过胰脏而沉淀到胎儿组织中,尤其是胎儿的肝脏、大脑,使出生后的婴儿可能患糖尿病。

由此可见,过量饮用咖啡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女性。所以为了健康,我们应该减少咖啡的饮用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热焦点
[第096期]WiFi辐射影响人体健康吗?
[第096期]WiFi辐射影响人体健康吗?
最近有微信、微博称,5名丹麦女中学生进行了一场实验,将一些水芹种子分别放在有WiFi
[第379期]舌尖上的鱼腥草你敢吃吗?
[第379期]舌尖上的鱼腥草你敢吃吗?
在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中,有这样的镜头:老人用折耳根(鱼腥草)炖汤,
[第200期]杂木充铁木染色菜板如何用!
[第200期]杂木充铁木染色菜板如何用!
近日,华西都市报记者暗访位于成都天回镇的群英光明厨具砧板厂后发现,该厂的厂名并未
阅读其他
[第1034期]别懒了!新衣服不洗就穿存隐患
[第1034期]别懒了!新衣服不洗就穿存隐患
有些人在买新衣服后,会迫不及待穿上身,但事实上,新买的衣服不清洗直接穿的做法会带
[第1033期]花茶也属中药,不可随意饮用
[第1033期]花茶也属中药,不可随意饮用
我们都听说过“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的说法,随着春天的到来,不
[第1032期]冰棍吃出大出血,吃冷饮勿任性
[第1032期]冰棍吃出大出血,吃冷饮勿任性
天气渐渐热了,有的小朋友玩热了,就开始猛吃冰棍解暑,吃一根冰棍可能是幸福,但是,
[第1031期]长个季节 这样帮孩子"拔高"
[第1031期]长个季节 这样帮孩子"拔高"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万物生长,也是宝宝长个的好季节,研究表明3~5月是儿童长得最快
[第1030期]春季呼吸道疾病高发 小心中招!
[第1030期]春季呼吸道疾病高发 小心中招
春季正是万物萌发、草长花开的大好时光,却也是各种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此时由于天
[第1029期]春季如何应对忽冷忽热怪天气?
[第1029期]春季如何应对忽冷忽热怪天气?
时晴时雨、早晚温差大……春季的天气变幻多端,使得人们的衣服脱脱穿穿,由于天气的变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电话:
责编:刘光
出品:中健网专题部
版权声明:中健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