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不孕不育 传染 儿科 耳鼻喉 风湿 妇科 腹泻 肝病 肛肠 骨病 呼吸 护理 精神 口腔 泌尿 男科 脑病 内分泌 皮肤 神经 肾病 失眠 消化 心脑血管 心脏 血液 眼病 整形 肿瘤
搜索
中健网 中健网首页 健康有道 查看内容
主讲嘉宾

檀金川 河北省中医院肾病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理事,河北省肾病学会委员。1991年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获医学硕士学位。创立“综合个体化疗法”,用于治疗难治性肾病、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疑难肾病疗效突出。主治: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慢性肾盂肾炎、慢性间质性肾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难治性肾病综合症、狼疮性肾炎等。

[第004期]肾脏病的防治与日常调护
时间:2013-4-1 16:09   来自: 中健网·健康有道   原作者: 檀金川

慢性肾脏病的概念与认识

    人有两个肾,外形象蚕豆,左右两个分布在腰部脊柱两侧。肾脏有五大功能:清除废物和多余的水分;维持身体内环境的稳定;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持骨骼的强壮;促进红细胞的生成;调节血压。肾脏是个天然的“筛子”,肾脏不停的过滤血液,把有用的东西留在血液中,代谢的废物排到尿中。因为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的高发病率、预后差、高花费等特点,已成为世界范围的公共健康问题。

    慢性肾脏病的定义:肾损害≥3个月,有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表现为下列之一:(1)病理异常;(2)有肾损害指标,包括血或尿成分异常,或影像学检查异常;(3)GFR(肾小球滤过率)<60ml>
    通俗来讲就是:由于各种原因,肾脏无法正常工作,不能把身体里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排出去。这些代谢废物无处可去,就会在身体里蓄积起来,带来一系列临床症状。当这种损害持续超过三个月,会给肾脏带来不可逆的损害,也就是慢性肾脏病。

慢性肾脏病发病现状

    据最新统计,目前世界上患肾病的人口已超过5亿,慢性肾病已经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全世界有100多万人靠透析生存,并以平均每年8%的幅度增长。而且,慢性肾病发病还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在全球慢性肾病不断攀升的同时,公众对该病的防治知识却普遍缺乏。在美国,慢性肾病的知晓率为41.3%,新加坡为10.3%,香港地区为29.4%,我国内地仅为12.5%,即呈现“高患病率,低知晓率”的状态。2006年国际肾脏病学会和国际肾脏基金联合会,倡议每年3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四为“世界肾脏日”。

    一、全球慢性肾脏病的防治形势严峻

    从全世界来看,慢性肾脏病的防治正面临严峻挑战。主要表现为慢性肾脏病防治具有患病率高、合并心血管疾病率高和死亡率高的“三高”以及知晓率低、防治率低和合并心血管疾病认知率低的“三低”特点。据统计,慢性肾脏病患者占世界人口的十分之一,即超过5亿人,其中大部分慢性肾脏病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海燕教授公布的一项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北京地区),慢性肾脏病的总患病率为10.8%。目前肾衰竭患者约6万,每人每年大概需要的花费是10万元,所以每年用在肾衰竭透析方面的花费就超过60亿元。将北京市慢性肾脏病患病率(10.8%)类推全国慢性肾脏病患病人数,那就是1.21亿例。
患慢性肾脏病相关因素包括年龄、糖尿病、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及服用肾毒性药物。近几年来,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经济水平的上升,肾炎性原发性肾病的发病率有所下降,而相反,由高血压、糖尿病等所导致的继发性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研究显示:诊断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的60 %~90 %无任何明显的自觉症状。

    二、肾病是沉默的杀手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对205名医生的调查结果显示,慢性肾病患者首次就诊时GFR水平轻度异常者不到1/3,2/3以上的人肾功能已经明显不正常了,而1/4的患者病情已经发展到了尿毒症。
 
    1.肾病开始时通常没有症状,当肾脏功能的破坏大于75%时,患者才会出现贫血、乏力、恶心、呕吐、腹胀、厌食、高血压、口中有尿味、皮肤发暗和头发焦枯等。

    2.肾衰病人易误诊、漏诊。患者出现胃口不好的看消化科,贫血的去血液科,头痛去神经科,视力下降去眼科,很少有人想到是肾脏出了毛病。等到肾内科就诊时,肾脏剩余的功能不到正常人的5%,最终只能通过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移植来维持生命。

    其实,慢性肾脏病发展过程中常有一些信号,只是患者没有在意而已。

慢性肾脏病的防治

    经过全世界医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现在对慢性肾脏病的疾病规律认识已有很大提高,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能够延缓一期和二期慢性肾脏病的进展。但目前我国人群中对慢性肾脏病的知晓率很低,不少患者已到慢性肾脏病的第四期,甚至第五期才到医院就诊。所以加强宣传,在全体居民在全体居民中通过健康检查或疾病普查,早期发现可能引起各种慢性肾脏病的常见疾病,并及时进行有效治疗,是降低慢性肾脏病发生率、改善其预后的基本途径。

    一、慢性肾脏病的预防

    (一)对肾病的高危人群进行筛查,两个层面人群进行肾功能监测:
    1.对学龄儿童、没有症状的成年人群或高危人群进行早期尿液筛查,每年检查1次以上,如果发现有蛋白尿、血尿等问题,应进一步做肾功能检查等项目,并进行专科治疗、跟踪随访。
    2.对已诊断有肾病的人群的定期检查和专科治疗、随访。

    (二)、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预防肾病发生:(1)坚持低盐、清淡饮食。(2)平衡膳食,不暴饮暴食增加肾脏负担。(3)适当多饮水,不憋尿。(4)坚持体育锻炼,控制体重。(5)避免感冒。(6)戒烟,避免酗酒。(7)避免滥用药物。

    (三)、出现早期肾病的信号及时就诊:当出现水肿、高血压、腰痛、血尿、少尿或无尿、多尿或夜尿、尿中泡沫、尿频等症状时要及时就诊。
    1.水肿:晨起眼睑或颜面水肿,午后多消退,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严重水肿可出现在身体低垂部位,如双脚踝内侧、双下肢、腰骶部等。
    2.高血压:对没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年轻患者,若血压升高,应高度怀疑是否患有肾病。高血压可出现头痛、头晕、视物模糊等症状,但有些病人由于长期血压较高,已经耐受,可以没有任何不适。单凭有无症状来判断血压是否升高是不可取的,经常测量血压十分必要。 
    3.少尿或无尿 :成人24小时尿量在1500ml左右, 少于400ml叫少尿,少于100ml叫无尿。
    4.多尿及夜尿 :正常人日夜排尿量有一定规律,日间尿量应多于夜间,其比例为2~3:1,夜尿不应多于750ml。每昼夜尿量超过2500ml称多尿。如果年轻人夜尿增加,则可能是肾脏功能不良的早期临床表现,尤其应该引起注意。
    5.尿频 :尿频是指小便次数多,如果每次的尿量却很少,常提示有泌尿道感染的可能。尿急是指憋不住尿;尿痛指排尿时尿道口及小腹胀痛,多见于膀胱炎。
    6.血尿:尿色呈淡红色、浓茶色、洗肉水样、酱油色或浑浊如淘米水时,应立即就诊明确病因。 
    7.尿中泡沫增多:小便泡沫多,长久不消失,常表明尿液中排泄的蛋白质较多。
    8.腰痛 :肾绞痛:多见于肾盂结石或输尿管结石。腰痛伴发烧,肾区有叩痛,尿检中白细胞增多,尿培养有细菌生长,见于急性肾盂肾炎。无明确原因的腰背酸痛应去医院检查肾脏、脊椎及腰背部肌肉等情况。
    9.其它 :如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肢软乏力,面色苍白、贫血等,应考虑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可能,宜及时做血、尿的有关检查。
    对一般人群而言,常规健康体检是早期发现肾脏病的最好方法,定期到医院做尿常规检查,就可以初步筛查出是否患有慢性肾脏病。如果尿常规检查出尿蛋白、血尿等,就应该引起重视,及早治疗,保护肾脏。

123下一页
注:中健网独家专稿,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