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不孕不育 传染 儿科 耳鼻喉 风湿 妇科 腹泻 肝病 肛肠 骨病 呼吸 护理 精神 口腔 泌尿 男科 脑病 内分泌 皮肤 神经 肾病 失眠 消化 心脑血管 心脏 血液 眼病 整形 肿瘤
搜索
中健网 中健网首页 健康有道 查看内容
主讲嘉宾

邢红梅 河北省中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 主治:主治疲劳综合征,代谢综合征(肥胖、动脉硬化、胰岛素抵抗等),消化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亚健康,不孕症等。尤其擅长慢性病调治和亚健康干预。

[第036期]膏方进补正当时
时间:2013-11-4 14:59   来自: 中健网·健康有道   原作者: 邢红梅

    一、概 述

    1.定义

    膏方,又名膏剂、膏滋,是一种外观粘稠,入口甘腴的药物剂型,是传统的八个剂型之一。形态包括丸、散、膏、丹、酒、露、汤、锭;膏方具有浓度高、体积小、易保存、使用方便等优点。

     2.分类

    一般分内服及外用两种:

    (1)膏药:外用膏药是一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清‧吴尚先所撰的《理瀹骈文》,就是一部以膏药为主的外治法专书,书中介绍用膏药治疗内外伤之病,提供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外治法。

    (2)膏滋:内服的膏剂又称为膏滋。《灵枢‧五癃津液别》:“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可见其主要以补益为主,但膏方不完全局限于滋补,其亦能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3.特点

    营养:《说文解字》云:“膏,肥也”;段玉裁按曰:“肥当作脂”。又凝者曰脂,释者曰膏。

    滋润:《诗经•曹风•下泉》:“芃芃黍苗,阴雨膏之” 。滋润一词概括了膏方的功能特点,故又多称其为膏滋药。

    味美:《山海经》中曾说:“言味好皆滑为膏”

    效宏:《春秋•玄命苞》云:“膏者,神之液也”。

    4.起源

    膏方主要起源于古代“药食同源”的习惯,在《内经》中亦记载有一些膏方,如马膏、豚膏等一些动物的脂肪,到《肘后方》、《千金要方》中所用的药味亦较少,到了明清时期,使用膏方开始增多,膏方的药味也逐渐增多,产生了两仪膏、人参膏、补真膏等较著名的膏方。

    二、用药原则

    1.组方原则:与方剂的组方原则一样,膏方亦依君臣佐使组方。君药常以补药为主。

    2.选药原则

    (1)一般药物

    一般药物即处方中常用的药物,在膏方中所占的比例最重,如人参、黄芪、白朮、茯苓、党参、半夏、陈皮、当归、熟地、白芍、枸杞子等,约占处方总量的三分之二或五分之三,用20~35味左右,但该类药物不易收成膏,故还需加入含胶质类药物和果品类药物收膏

    (2)胶类:胶类药物一般用1-3味,多为动物类药物,如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

    (3)果品:果品类用2-4味,现在常用的如红枣、桂圆、核桃仁、黑芝麻等。

    (4)糖类:膏方因药材的味道较苦,长期服用,不易入口而难被患者接受,所以要用调味之品

    一般以甜味为主,常用的如冰糖,其既能润肺,又能养脾;或用蜂蜜,两者能单用,又能合用,根据服用者情况而定。其他糖类如红糖、白砂糖、麦芽糖等,也可根据病情需要斟酌使用。

    服用者为糖尿病患者,则不能使用冰糖、蜂蜜等含糖类药物,而用木糖醇、甜菊糖、阿斯巴甜或元贞糖代替,或不加糖类调味。

    3.适应证

    (1)气虚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瘀血体质、特秉体质等。

    (2)慢性疾病、亚健康状态;

    (3)急性的疾病则不用之,以免滋腻恋邪;

    (4)体质虚弱者需滋补者;

    (5)中老年人。

    4.慎用证

    (1) 急性的疾病,如感冒、发热、腹泻等,而消化不良者亦慎用;

    (2) 慢性病急性发作者,如胆囊炎急性发作;

    5.服用季节

    原则上一年四季皆可服用,但以冬季服用为多,服用时间多在立冬时开始,因冬季后万物收藏, 阳气内敛,而且冬三月为封藏之季节,更适合养藏,起到补养正气充填阴精的效果;冬季气候寒冷,更加利于膏方的保存。另外《内经》有“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之说,通过服用膏方,养精蓄锐,改善体质,更好地迎接下一年。

    6.服用方法

    不要冒然使用膏方,因膏方较滋腻,容易碍脾生湿,在服用膏方前都要有开路药,主要用调理脾胃,化湿燥湿之法,以提高脾胃运化功能,并袪其湿浊。而且使用开路方以观察病人服药后的反应,根据病人服药的情况对所用的药物作出调整,开路方一般使用1~2周左右,病人整体状况较佳并对医者所用的药物觉较合适后,可以开始进入膏方使用。

    膏方适合空腹时服用,刚开始服用膏方多在晨起空腹时,一日一次,量约一汤匙(5~10克),其量不宜太多,可含化或温水冲服。服用者观察服用后的情况,慢慢地增加用量,2-3周后改成早晚各服一次。

    如属治疗失眠的膏方,宜选在睡前半小时服用。

    7.注意事项

    (1)忌口:服用含人参类膏方时一般忌食用萝卜,因为人参与萝卜相恶,食用萝卜,会削减其作用,另外亦不宜食用芥菜、绿豆等,绿豆能解药性;服用膏方时不宜用茶水送服;含有首乌的膏方要忌猪、羊血及铁剂,且不能与牛奶同服。

    (2)停药:如服用膏方后自觉不适,如腹胀,纳差,及服药时感冒,突发急性疾病、腹泻,或服用膏方后舌苔厚腻者,食欲不振者应暂停服用。改用中药汤剂调理及解决当前患者的主要矛盾(急性疾病)后再择期服用。

    三、膏方制作

    1.浸泡

    对配好的膏方进行分拣、归类、药材和辅料投入洁净无菌布口袋中,放入洁净不锈钢桶内,贴签,加自来水,加至盖过药材约15厘米,浸泡4~6小时,其间不断翻动,使药材完全浸透。其他贵重药材及胶、糖等辅料另放。

    上述过程不宜使用铁器。

    2、煎煮

    一般先用武火煎煮药物,待沸后改用文火,保持微沸,约煮2-5小时,过滤取出药液,药渣续加冷水再煎,第二加水量以浸没药材即可,如法反复煎煮三次,合并药液,静置0.5~1小时,四层纱布过滤三次,去除药渣。

    3.浓缩

    将上述药液再用武火煮沸,文火熬制,使药物浓稠。在煎煮的过程中,宜用木竹工具及时搅拌,以防止其烧焦及融合成块。至药液成稠膏状,用竹筷取药液滴于干燥皮纸上,以滴膏周围不见水迹为度,谓之清膏。此外,如果用人参、西洋参、冬虫夏草等贵重药品,应另用小火浓煎取汁兑入。

    4.收膏

    将到收膏时,将胶类的药物先用黄酒烊化(如属肝病患者则不宜使用料酒),以去其腥气,并与适量的糖、蜜一起放入原先所煮的药物中,用小火熬煮并不断用筷子搅拌和匀,致“滴水成珠”则膏成。

    5.储藏

    以前储藏膏方都多用瓷器,现多使用洁净干燥灭菌的玻璃器具,不可用金属容器存放,以防发生化学反应。膏汁装瓶应待完全自然冷却后再加瓶盖密封,以免水蒸气冷凝后流回膏滋表面,久储后易产生霉变现象。可置紫外线消毒后放置一夜,然后放入冰箱中冷藏(0~5 ℃) ,以利较长时间的保存。

    四、袪邪类药物

    1.行气类

    可选用青皮、陈皮、枳壳、枳实、砂仁、木香、佛手、柴胡、香附、郁金等。

    2.清热类

    如萎缩性胃炎见肠化,不典型增生者,可加用清热解毒类药物。如白花蛇舌草,石见穿等。此外,消化科常用的药物还有仙鹤草、龙葵、半枝莲,其所主治的部位略有不同,仙鹤草主治肠道疾患,龙葵则主治直肠、膀胱,还有妇女疾患,半枝莲则主要针对肝脏及腹腔肿瘤

12下一页
注:中健网独家专稿,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