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不孕不育 传染 儿科 耳鼻喉 风湿 妇科 腹泻 肝病 肛肠 骨病 呼吸 护理 精神 口腔 泌尿 男科 脑病 内分泌 皮肤 神经 肾病 失眠 消化 心脑血管 心脏 血液 眼病 整形 肿瘤
搜索
中健网 中健网首页 健康有道 查看内容
主讲嘉宾

耿立梅 河北省中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国中西医结合呼吸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委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北医学会呼吸分会委员。2011年赴日本富山大学做访问学者。河北省第三批师带徒学习,师从于名老中医多位,对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与治疗有独到的见解。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咳嗽、肺间质纤维化等各种急慢性疑难性呼吸道疾病。

[第046期]感冒咳嗽的诊治误区
时间:2014-1-13 10:10   来自: 中健网·健康有道   原作者: 耿立梅

感冒咳嗽的治疗误区

    一、普通感冒的临床表现:

    早期:咽部不适

    主要症状即鼻、咽、喉部的上呼吸道的急性炎症,如咽部干痒或有灼热感、打喷嚏、鼻塞、流鼻涕。病程约为一周时间,病变向下蔓延:声嘶、咳嗽、胸痛。

    二、感冒咳嗽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感冒只是通过呼吸道传播的。

    许多人认为感冒是通过空气和飞沫传染给他人的,人的手也是感冒的传播方式之一。感冒病毒在手上可存活2小时;在手帕上可存活1小时;在坚硬的物体表面可存活72小时以上。预防感冒的有效办法之一是勤洗手。

    误区二:感冒不治也能挺过去

    如果咽痛、鼻塞、流涕、打喷嚏、发热、咳嗽等感冒症状长期不愈,很容易引起鼻窦炎、支气管炎、中耳炎、肺炎和心肌炎等并发症,尤其对于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感冒可使原有慢性病加重或恶化,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感冒后应根据不同的感染源积极对症治疗,千万不能硬挺。

    误区三:发汗疗法能治感冒。

    有人说,感冒后,洗桑拿、喝热水或热姜糖水发汗,或盖着被子捂汗,就能治感冒,这也是常见的错误认识。

    感冒初期,一些患者有怕冷、发热的症状,发汗可以缓解症状,身体感到轻松,但大汗出会使还毛孔开泄,阳气也会随汗而泄,致使正气不足,不易感冒的恢复,还会使身体虚脱,加重病情。所以,所谓的“发汗疗法”对治疗感冒非但无益,反有害处。其实,中医治疗风寒感冒,也仅仅要求“微汗”即可。

    误区四:多运动可以治感冒

    感冒最主要是休息,一旦发生感冒应减少运动。

    许多平时身体强壮的人会这样认为:适当运动时,人体大量出汗,体内的毒素排出较快,可以缓解感冒症状。运动会消耗体力,不利于感冒的恢复。

    因为这样会使人的体温增高、代谢加快、能量消耗增加、抵抗力下降,很可能让小感冒演变为病毒性心肌炎、肺炎、风湿病等,更不利于感冒的治疗。

    误区五:认为感冒治疗可随便用一种感冒药

    事实上市场上感冒药玲琅满目,多数为复方组份,其所含成分和剂量都是不一样的,不同的成分解决不同的感冒症状。如:白加黑、康必得、康泰克、泰诺、感康、999感冒灵、克感敏、速效伤风胶囊、感冒通等等,不同感冒症状应该针对性的选用对应有效成分的感冒药,而不应该随意用一种,也不要随意增加感冒药物的剂量和疗程。

    治疗感冒的药物大部分都含有解热镇痛药,如果服用种类混杂,有可能导致药物过量。

    误区六:感冒发热就服用抗生素

    感冒:95%病毒感染所致的,因此感冒一定要用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金刚烷胺或中药抗病毒药物。有中成药也有草药可根据自己情况选择。

    抗生素只对合并细菌性感染时有效,对病毒无效。

    误区七:感冒一定用清热解毒药

    分清风寒、风热

    风寒证症状特点:恶寒重,发热轻,鼻塞流涕,无汗,咽痒咳嗽,肢节酸痛,脉浮。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选方:通宣理肺丸、荆防败毒散 、葱豉汤   加减

    风热感冒

    症状特点:发热重,恶寒轻,有汗,咽痛,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选方:银翘散、疏风解毒胶囊、黄芩茎叶解毒胶囊、四季抗病毒合剂

    误区八:咳嗽就是呼吸道有炎症

    75%的急性支气管炎是由病毒引起的,对于咳嗽来讲一定要用止咳药,但不一定要用消炎药;

    咳嗽还要根据病程的长短来判断咳嗽是急性发病还是慢性发病。一般临床上将咳嗽按持续时间的长短,分为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

    咳嗽持续时间短于3周为急性咳嗽,而咳嗽持续时间超过3周为慢性咳嗽。

    急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以及肺炎等。
急性发病,如果合并发热,一定要化验血常规或拍胸大片。

    慢性咳嗽涉及多种病因,不仅与呼吸系统有关,还与鼻咽喉、消化系统、用药、呼吸道感染等有关。鼻后滴漏综合征、哮喘、胃食管反流、呼吸道感染等是主要病因,大约占慢性咳嗽病因总和67%94%。

    误区九:使用镇咳药止咳

    许多人认为使用镇咳药物就可以根治,实际上并不然,镇咳药物的原理是中枢性镇咳和外周性镇咳。

    中枢性镇咳是指药物抑制咳嗽反射从而达到镇咳的作用,也存在对中枢的兴奋等副作用,甚至有的还可以成瘾;

    外周镇咳是指使用各种糖浆,对口咽部的咳嗽受体进行暂时的覆盖,进而达到镇咳的作用。

    常见的镇咳药有:复方甘草片、复方磷酸可待因口服液、复方桔梗片、复方氢溴酸右美沙芬。

    咳嗽分为湿性咳嗽和干性咳嗽

    干咳往往没痰或少痰,湿性咳嗽往往痰多。前者往往是过敏因素、药物因素等导致的,镇咳的药物适用于干性咳嗽。对湿性咳嗽不能应慎重使用。

    镇咳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咳嗽的原因。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一个重要的表征,是发现肺癌、结核等重要线索,滥用镇咳剂可以掩盖病情,进而贻误许多(如肺癌)等治疗时机。

    误区十:咳嗽不忌口

    咳嗽时,应忌食肥甘、厚味、油腻食物,因这些食物会内伤脾胃。

    咳嗽时应忌糖与一切甜食、冷饮等。

    忌盐。咳嗽时吃得太咸也不好。古人有所谓“盐哮”,就是指吃得太咸所致。是忌鱼腥。一般人都知道咳嗽需忌“发物”,不能吃鱼腥,鱼腥对“风热咳嗽”影响最大。对鱼、蛋过敏的小孩更应忌食,其中以包头鱼、白鲢、带鱼影响最大。

    咳嗽时服用补品。咳嗽不适合用什么补品的,尤其是人参、鹿茸这些补益作用很强的。这些补品易致脾胃壅滞。

    脾胃伤,不能消化食物,水谷精微不能输转,而聚液为痰,上储于肺,亦可引起咳嗽、咳痰。

    忌食寒凉食物

    咳嗽时不宜吃冷饮或冷冻饮料。中医认为“形寒饮冷则伤肺”,就是说身体一旦受了寒,饮入寒凉之品,均可伤及人体的肺脏,而咳嗽多因肺部疾患引发的肺气不宣、肺气上逆所致。

    此时如饮食过凉,就容易造成肺气闭塞,症状加重,日久不愈。

    食用橘子

    许多人认为橘子是止咳化痰的,于是让患咳嗽的人多吃橘子。实际上,橘皮确有止咳化痰的功效,但橘肉反而生热生痰。而一般的孩子不可能不吃橘肉只吃橘皮。

    吃花生、瓜子、巧克力等

    花生和瓜子等食物,吃完之后容易口干,另一方面,这类食物属于热性食物,吃花生瓜子很容易加重病情。一般孩子喜欢吃甜的巧克力,含糖较多,咳嗽时不宜吃,而且巧克力中油脂较高,食后易滋生痰液,使咳嗽加重。

    误区十一:过早停药

    如果患的是普通感冒,通常一周左右就能好但如果感冒引起了气管炎,则要两周甚至三周的时间才能好。举例说,患气管炎的孩子吃了一周药后,咳嗽通常会好很多,但整个病情其实并没有完全好,此时停药,容易使孩子在短时间内再次咳嗽,反复如此,甚至可使孩子的咳嗽半年甚至一年都治不好。尤其是如果使用的是抗生素,这样的做法还很容易导致耐药。

    误区十二:发热就用退烧药

    发热是机体对病毒或细菌入侵所产生的一种防御反应。所以,低热或中热时,最好不要给退热药,尤其是新生儿,体温调节不稳定,退热药的使用更应慎重。此外退烧药也是有时效性的,过了药效后发热还会出现反复,这些属于正常的现象。

    退烧药是一种可以通过调节人体机能使人体体表血管扩张、进而借助于出汗、自觉过热而脱衣等过程使散热增加,同时抑制寒战、使机体产热减少的药品。

    退烧药其毒副作用也是十分常见。

    诸如药疹、胃肠道反应、血液系统反应及对肝肾功能的损害等。尤其是当久用或过量使用此类药物时,毒副作用更加显著。

    因此,退烧药必须慎重使用,基本原则应该是能不用就尽量不用。

12下一页
注:中健网独家专稿,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