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证书就等同有了稳定的工作?“证书=高薪”似乎成了一些“追证族”心中的定式。而上海德人都人才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薛国华认为,要理性看待证书。上面提到的这些顶级“证书”,都是实打实的国际标准,而且就业前景绝对不可限量。但是同时也要提醒大家的是,证书也具有周期性,而且不同人适合不同的证书,另外千万不要陷入“唯证书论”。和经济学上最基本的市场供求关……
有了证书就等同有了稳定的工作?“证书=高薪”似乎成了一些“追证族”心中的定式。而上海德人都人才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薛国华认为,要理性看待证书。
上面提到的这些顶级“证书”,都是实打实的国际标准,而且就业前景绝对不可限量。 但是同时也要提醒大家的是,证书也具有周期性,而且不同人适合不同的证书,另外千万不要陷入“唯证书论”。
和经济学上最基本的市场供求关系规律一样,证书也有一定的周期性。有的证书在刚进入中国的时候,由于拥有证书的人数少,自然非常抢手。大家意识到这个证书的回报这么高,于是都报名考试,等到拥有证书的人越来越多,自然就贬值了。比如在IT国际认证培训领域,很多IT证书开始的时候是高薪的象征,而到现在已经到了泛滥的地步,甚至出现了不懂IT的人居然也拿着某大公司的工程师证书的现象。造成很多在国外很值钱的证书,在国内的外资企业眼中不过是废纸片一张。至于一度“洛阳纸贵”的MBA证书,曾经能带来50万元以上的年薪,可现在全国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开设各种MBA班,指望靠这一纸证书来提升薪水也就变得很难了。而房地产估价师则随着这几年房地产市场的火热而需求量大增,这纸证书的“含金量”也跟着水涨船高了。
“有一张过硬的证书无疑对提升自己的价值是有用的,但是千万不要一蜂而上,不同的证书应该适合不同的人。” 薛国华说。他认为,一般要在该行业工作好几年的人,去考本行业相应的证书才是适合的。“这样既有实践经验,又有证书的知识补充,才是比较完美的。”如果盲目地去追赶时髦,跨行业、跨学科地考证,不仅大大增加了学习的难度,也不一定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提升。
在薛国华看来,证书固然重要,但在现在的老板眼里,员工的能力才是决定一切的根本所在,否则,就是有再多的证书,也一样找不到理想的工作。“首先公司招聘的是‘有能力的员工’而非‘有证书的员工’。虽然证书提供了一个证明员工能力的依据,但是过分信赖证书就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薛国华说。
另外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目前国内也有很多形形色色的资格认证,打的都是国际认证的牌子,但考生花费了高额报名费和培训费后,证书却得不到国家教育部和单位的认可,结果并没能为自己的职场打拼“锦上添花”。
国际证书因其含金量高而受人追捧,但是这并不等于所有的国际证书都是高质量的。目前不少国外的小证书在中国很是流行,但是职业认证机构却不承认,获得这样的证书费时费力费钱,却毫无价值可言。所以,我们应该清醒地选择正规的、有专业水准的培训机构或者学校进行学习、考取真正物有所值的国际证书。
如今,用人单位在挑选人才时变得越来越理性,国际证书毕竟并不等于国际人才,任何证书都是背景参考。薛国华说,现在很多大公司并不看重应聘者是否有“洋文凭”、“洋证书”,更看重的是个人经历、学习能力和工作经历,可谓“证书诚可贵,能力价更高”。
然而,如果你具备了与职业要求相匹配的专业能力,而且认真考取的国际证书是权威的、专业的、含金量极高的,那么“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你还会惧怕用人单位的百般挑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