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卫视给我留下了一个宝贵的经验,那就是:一个好的文化理想,一定要有一个合适的商业模式才有可能最终走向成功。跟很多成功的商人比起来,我并不是一个天生做商人的材料,我真正的热情和兴趣还是在文化、传媒等方面。我们已经决定把今后一半的收益捐献给公益事业,因为我觉得财富应该用来再创造价值,让钱本身更有意义。———杨澜新语录12月的深圳,终于有了些寒……
阳光卫视给我留下了一个宝贵的经验,那就是:一个好的文化理想,一定要有一个合适的商业模式才有可能最终走向成功。
跟很多成功的商人比起来,我并不是一个天生做商人的材料,我真正的热情和兴趣还是在文化、传媒等方面。
我们已经决定把今后一半的收益捐献给公益事业,因为我觉得财富应该用来再创造价值,让钱本身更有意义。
———杨澜新语录
12月的深圳,终于有了些寒意。杨澜一袭浅色套装,款款走来。与屏幕上的形象相比,生活中的杨澜越发显得知性、优雅,岁月仿佛没有在她脸上留下痕迹。杨澜此次是作为旗下新产品“阳光电视导航”的形象代言人而来,但“粉丝”们似乎更关心她的理想、她的事业、以及她的人生选择。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你创办的阳光卫视几年时间里亏了2亿港元,期间股权几经转让,最终以失败告终。请问阳光卫视为什么会亏损?”新闻发布会开始没多久,就有记者抛出这个敏感而尖锐的问题。
而杨澜不紧不慢,将阳光卫视的始末娓娓道来。“我是一个很有人文理想的人,2001年我们创办阳光卫视,当时定位是高端的历史和文化为主题的专业频道。创办初期,数字电视在内地开始露出可能大发展的趋势,我们预先设定的经营之路是依托收费电视模式。然而令我们想不到的是,数字电视收费模式在内地至今没有完全建立起来,阳光卫视在那几年只能依靠没有针对性的广告收入,也就是说,它从一开始就是一条腿走路的,因此我们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走得非常艰难。”说起创业的艰难,杨澜仍是一派淡定从容。
“同时,阳光卫视又是一个从个人经营发展到资本运作的企业,没有办法像国外大企业一样可以长时间地大笔投钱,等待时机成熟。几年间我们也拥有了一支有实力有激情的团队,为了他们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为了公司能够长期地经营下去,2003年我选择将阳光卫视的大部分股权转让。”说到这里,杨澜似乎有点激动起来,“做阳光卫视,至今我仍然觉得非常有价值,它是大中华区第一个华语历史人文纪录片主题频道,我至今都为此骄傲。”
“阳光卫视给我留下了一个宝贵的经验,那就是:一个好的文化理想,一定要有一个合适的商业模式,才有可能最终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