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赫塔兰-毕毕她被族人当作牺牲品,遭到轮奸和当众羞辱,受到法庭不公平的裁决……她踏上了一条艰难的抗争之路,要为同命运的女性和下一代争取公平……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今年34岁的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妇女穆赫塔兰-毕毕的人生道路坎坷不平。经历过一次失败的婚姻后,毕毕回到娘家部落居祝对……
穆赫塔兰-毕毕
比自杀更好的选择是抗争
在巴基斯坦,妇女受到性侵害固然令人同情,但最令人痛心的是她们大多数不敢也不能向法院起诉罪犯,以获得公平与正义的补偿。根据当地宗教性法律规定,强奸受害者需要找到4名目击证人才能证明强奸罪行成立,否则受害人可能被视为通奸犯。而在南亚次大陆大多数农村地区,根据一项“荣誉杀戮”的习俗,如果丈夫怀疑妻子不忠,丈夫及其家庭成员、甚至包括妻子的家庭成员都可以用“捍卫荣誉”的借口杀死妻子,而不必负任何刑事责任。很多时候政府和司法体系对此无能为力,受害妇女只能打落门牙和血吞。她们遭受三重伤害——肉体伤害、社会伤害和心灵伤害,很多人因此轻生。
毕毕也想到了自杀,“我当时心意已决,决定用喝硫酸的方法结束自己的生命,永远熄灭这股压迫我和家人的耻辱之火。我苦苦地哀求母亲,请她帮我去买硫酸。母亲用泪水阻止我,她日夜寸步不离地看护着我。终于,有一股意想不到的怒火,将我从这种麻木状态中拯救出来”。
悲愤交加的毕毕想,除了用自杀来逃避耻辱外,她还可以用“报复”来赢取尊严、洗刷耻辱。最初她想的是“雇人杀掉向我施暴的人,自己买枪或买硫酸泼他们的眼睛,但我只不过是女人,没有钱、没有权。”
虽然暂时打消了自杀的念头,但毕毕除了每日祷告以外,想不出更好的方法可洗清自己的耻辱,直到有位当地的记者了解到她的事情,并在报纸上把她的不幸遭遇公之于众。毕毕的命运就此改变,后来有更多的记者前来采访她,毕毕毫不畏惧马斯图人要她“闭嘴”的威胁,她已经意识到,“记者是可以利用的”,她将自己的不幸告诉一个又一个记者,很快,整个旁遮普省都开始关注这个女人的遭遇。
用法律维护尊严
在媒体的重视与家人的支持下,毕毕最终选择了用法律讨回公道。尽管当地司法现状对毕毕这样的受害女人很不利,因为“多数时候,警察总是与罪犯狼狈为奸,女人只不过是用来交换的物品,没有任何权利”,但毕毕知道上法庭起诉罪犯“是我存活的跳板,对我来说非常宝贵。这是我唯一能做的,不是公理就是死亡,或两者兼具”。
在用法律讨还公道这条路上,毕毕走得非常坚定。一开始,警方果然对马斯图人极为包庇,在警方的侦讯过程中,他们一直指责毕毕为何要“诬告”,并企图让毕毕与她父亲、弟弟“翻供”。幸好,毕毕在初审的法院中,遇到了一位公正的法官,她认为这位法官“是个很尊贵、很客气的人,是第一位叫人拿一把椅子让我坐的人”,这位法官一直鼓励她“不要有压力,不要惊慌,把一切都告诉我,真主会做出裁决”。
毕毕走上法庭后,受到更多媒体和社会力量的关注,不断有记者、人权协会代表甚至许多外国人到毕毕家采访、看望她。毕毕也勇敢地将案情进展通报给外界,她知道“我象征这个地区遭受暴力的所有女性”,因为有人告诉她,当地一个月就有20名女性遭到50多名男性的强暴,有些女性选择自杀来逃避苦难。
毕毕案子的审理一波三折,当年8月31日,法庭宣布判处2名马斯图的“部落大会”成员和4名“行刑者”绞刑。一审判决后,被告向高等法院提出上诉。案件不得不拖延下去。2005年3月3日,拉合尔高等法院以证据不充分为由,推翻了一审判决,改判其中一名被告无期徒刑,并宣布其他5名被告无罪。2005年6月6日,拉合尔高等法院又宣布唯一被判有罪的被告可以保释出狱。
面对高法的判决,毕毕非常气愤,但她没有被不公的裁决击倒。毕毕对媒体表示,自己一定要向最高法院提出上诉,为讨回公道战斗到底。最高法院介入了,它发布逮捕被释人员的命令,所有罪犯再次锒铛入狱,并且不能被保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