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我们邻国尼泊尔的同性恋者沉浸在喜悦中。他们国家的“蓝宝石协会”———珠穆朗玛地区最出名的反歧视同性恋团体,经过近10年的奋斗,同性恋终于在法律上获得认可。而在中国长春,一位“同志”也开始了类似的征程。他鼓起勇气公布自己的身份,建立同性恋组织。他的理想就是“同志”最终走上自立自强的道路吕途带着同伴步入了大厅,迎接他的是各种……
吕途看过电影《断臂山》,他说同性之爱也是真实存在的,甚至更加轰轰烈烈。李安在获奖感言中也说:“电影的力量改变了我们一贯的思维方式。”但即便是在美国,《断臂山》在院线放映时也是屡遭抵制和挫折:该片仅在全美683家影院上映,票房收入也不过3000万美元。美国的保守派和宗教团体曾发动6万人联名抵制《断臂山》冲刺奥斯卡,而最为保守的犹他州电影院则干脆禁止上映该片。
“同志”就业
2007年,吕途到大连学习,这次学习让他非常震惊。那里的“同志”群体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同志”产业实体,组建了一个旅游公司,组织刚毕业的“同志”做导游。这曾让吕途非常兴奋。
社会对于“同志”的歧视并不只带来
心理的压力,也会带来非常现实的影响。比如,许多同性恋大学生面对就业非常困难,由于其女性化的形象,使他们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在长春市,同性恋群体分为“男同”和“女同”,根据吕途的调查,以“男同”数量居多,这些人群分布在社会的各个阶层,其中大学生占据了很大比例。
吕途说,根据他手头掌握的数据,现在长春市的同性恋人群年纪已经趋于年轻化,其中以大学生居多。他们沟通的主要途径是网络,长春市同性恋人群有自己的“同志网站”和“同志QQ群”。如果像大连那样,在长春建立“同志”人群自己的产业那会怎么样?会让多少“同志”免于痛苦?
41岁的吕途是“过来人”,能够理解年轻的大学生“同志”的苦楚。年轻的“同志”最怕家长逼婚,履行传宗接代的责任本无可厚非,可是因为清楚知道自己是“同志”,如果结婚不仅自己痛苦,同时也会给对方造成心灵和身体的创伤。与吕途同来出席发布会的一位相貌清秀的年轻“同志”说:“我怕父母问我什么时候结婚,如果最后被逼无奈结了婚,有了孩子,也害怕自己的孩子成为‘同志’。因此我老早就搬出来住了,我不敢见父母,不敢想未来,过一天算一天吧!”
吕途在27岁时结婚,在此之前有过无数次的彷徨,他知道自己喜欢的生活是什么,可是父母期望儿子成家的想法让他无法坦白一切,最终他屈从了世俗的压力,和一个认识两个月的女人结婚,并很快有了自己的儿子。吕途回忆说:“当时是邻居给介绍的,我们没有多考虑就结婚了。当时我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该怎么办,不像现在,可以通过网络什么的交流。我从吉林老家搬到长春十年了,做建材销售生意,收入不错。当时也想挣钱维系这个家,想过一般人的生活,在外界看来我算是很幸福的,但没有人知道我的痛苦。”
已婚的“同志”所面临的问题就更大,他们承受着家长、妻子、孩子、单位、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但他们为了使自己得到同性的那份爱,在暗地里和“同志”交往,发生性行为。他们感到在道德和心理上,对妻子都有一种深深的罪恶感,但是原始的欲望又使得他们没有办法。
许多已婚的“同志”在心灵的煎熬下,最终选择自杀。吕途没有自杀,但他那段勉强的婚姻以失败而告终,如今前妻杳无音信,十多岁的儿子在爷爷奶奶身边。
从大连回来后,吕途感慨万千,他觉得建立一个属于“同志”自己的空间是一个不错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