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杰壹基金成立一年来,世界上发生的5大灾难,李连杰都有参与援助。在参与汶川地震的救助中,令李连杰欣慰的是,他做成了一个平台,“国内许多NGO组织都通过我们来捐款、捐物,这在国内还是第一次。”宣布息影一年的李连杰越来越像专业慈善人士。在接受《外滩画报》专访时,说:“我们已经向第二个层次进发了。”“要养出一批专业的‘要饭者’”李……
“万事善最难”,李连杰承认这一点。一开始做壹基金时,他曾经到美国和一千多名慈善组织的人员,参加了克林顿“全球行动计划”大会。这位前美国总统告诉李连杰:“做善事需要极大的勇气,你要有勇气,还要坚信自己的信念。”
还有一个小插曲,令李连杰难忘:5 月20 日,成都预报当晚将有7 级余震,所有人都在街边睡觉。深夜12 点,李连杰还在树下和壹基金的工作人员一起开会。这时,突然有几个人要和李连杰照相,他坚决不肯。但他很快听说这些人原来都是从映秀镇“爬”出来的灾民,李连杰马上走上前去和他们拍照了。他和他们抱在一起说:“我也是灾民”,大家就这样抱在一起哭了起来。
“你不是想知道,我为什么能对地震的灾情判断那么准确吗?因为我是一个对灾难特别敏感的人,我知道那种无助的滋味。”在繁华的上海,李连杰望着屋内不远处一个透明的玻璃门轻声说。
B=《外滩画报》
L= 李连杰
“我要做主动进攻型的NGO”
B: 你为什么说慈善也要竞争?这听起来很新鲜,慈善不就是与人为善、心平气和吗?何来竞争呢?
L:(有点吃惊)你不觉得竞争是一件好事情吗?
你知不知道全美国现在有多少人参与捐赠?现在,美国捐助的资金高达几千亿美金,占他们GDP 的2.75%。美国13 岁以上人口中的50%,每周平均志愿服务4 个小时;75% 的美国人都会为慈善事业捐款。
中国2008 年捐助额是300 亿,只占了GDP 的0.075%。但我相信社会在进步,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中国迟早也会出现美国那样的慈善潮。即便是现在,中国已经出现了许多慈善组织,有专门环保,治耳朵的、眼睛的、心理恢复的,那壹基金如何在这么多组织中脱颖而出,实现自己的理念和长远的战略呢?这当然是要面对的。
B: 那壹基金长远的战略是什么?
L: 我特别想做一个可持续的基金。一次大灾难来临的时候,媒体全面报道时,人们纷纷慷慨解囊。但是消息在灾难发生一到两个星期后,人们逐渐冷淡,两个月后大都基本不提了。例如我们现在已几乎不提及年初的那场雪灾,雪灾中的人们有没有得到真正救助,我们已不知道了。
我设想的模式不是这样的,可以称之为“公业”模式。我设想的基金应是如同水电、码头这样的城市基础设施一样的慈善基础设施,长年常态,一旦启动就能救同一灾难两到三年。这个“公业”不是被流行带动,而是带动流行。
B: 在战术上,你们好像已经从个人开始走向企业,这是你的第二层次吗?还有没有第三层次?
L: 对。个人的捐款,这是第一层次;第二个层次是产业链的打通,下面是服装、饮食、地产,先在每个经济领域里找试验的方法,然后在全球推广。
虽然各个企业家都有自己的基金,像壹基金这样可以做到主动进攻型的NGO 不多。普通的NGO,他们非常朴素、对专业很透,很有爱心,但他们和商业社会的衔接不够。而企业家们,都是自己打仗打出来的,不相信书本不相信权威,对于他们来说商业社会非常现实,完全是进攻型的、push 型的。我们就是将以上两者结合起来—这些企业的公信力+ 壹基金的公信力。至于第三层次,我们要向学校、专家层面进发。让各行业优秀者拿出一个小时帮助公益。他们的一小时没法计算,比如阿里巴巴的马云,用他的头脑想NGO 的事情,就是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