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不想称帝,只是想乘乱世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却成就了帝王之业,为子孙留下了一个魏王朝。咋天,我从历史学的角度对他未能完全统一中国的直接因素进行了分析,今天,则从管理学的角度对对他功成名就的人才观与个人素质进行一下深度分析。汉高祖刘邦是得人才而得天下,曹操则驭人自如而成帝业。能够识人、知人、用人、容人;能够辨才、监……
曹操不想称帝,只是想乘乱世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却成就了帝王之业,为子孙留下了一个魏王朝。咋天,我从历史学的角度对他未能完全统一中国的直接因素进行了分析,今天,则从管理学的角度对对他功成名就的人才观与个人素质进行一下深度分析。
汉高祖刘邦是得人才而得天下,曹操则驭人自如而成帝业。能够识人、知人、用人、容人;能够辨才、监才、惜才、爱才,是曹操建立帝王大业的根本原因。汉献帝建安年间,各路诸侯起兵讨伐董卓,袁绍任总指挥,此时曹操还空有志向,势力单薄,不可与许多人匹敌。但袁绍认为他有雄才大略,非等闲之辈,便时常和他商讨天下大事。有一次,袁绍问曹操:“假如讨董失败,怎么办?有什么地方可以据守?”
曹操说:“你的意思如何?”
袁绍说:“我南据黄河,北依燕代地区。从北方开始召集蛮族的兵力,向南争夺天下,大慨可以成功吧,你呢,怎样考虑?”
曹操说:“我任用天下贤能智士,再加以正确的指导和统率运用,在什么地方都可以。”一句话,道出了他在认识论、方法论方面成就帝王之业的独到见解。
曹操的人才观是唯才是举,重才轻德,不注重考察人的道德品格,只要有才干能办事就行。他说:“自古接受天命开国及中兴的国君,何曾不是得到贤人君子和他共同治理天下呢。现在天下还没有平定,正是求贤求才最迫切的时侯。不要限定只有廉洁的人才可以使用;也不要因为他有‘私通嫂子’、‘接受贿赂’的恶名就弃之不用;更不能因为地位低下,出身贫贱就不予以理睬。希望你们帮助我连最卑微的人也不要疏漏,要广泛发现人才,只要有才干就举荐,我好选拨使用。一般地说,品行好的人未必有才干作为,有才干作为的人未就有好的品行。陈平难道说厚道,苏秦难道说守信吗?但陈平助刘邦奠定了汉朝基业,苏秦帮助了弱小的燕国。这样说来,一般的人能因为有缺点就被弃之不用吗?主管部门要是明白这个道理,那么,人才就不会被遗漏,官府也不会耽误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