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百姓站在清廷这边清廷“满汉一家”的思想颇具成熟,吴三桂反清是在1673年,清军是1644年如的关,清朝基本完成统一是在1658年(灭南明),清廷这时已经统治了20年左右,此时人心思定,百姓都不希望战争。而吴三桂挑起战火,同时,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在汉人心中以是千古罪人,百姓必然不会站到……
1、百姓站在清廷这边
清廷“满汉一家”的思想颇具成熟,吴三桂反清是在1673年,清军是1644年如的关,清朝基本完成统一是在1658年(灭南明),
清廷这时已经统治了20年左右,此时人心思定,百姓都不希望战争。而吴三桂挑起战火,
同时,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在汉人心中以是千古罪人,百姓必然不会站到他这边。
2、知识分子站在清廷这边
清廷善待士人,古往今来,不正确对待知识分子的国家,必定会暴乱或颠覆;
而吴三桂弑君,本来就为士人所不耻,现在又造反,就成了反复无常了。所以知识分子是不会站到他那边去的 。
3、道义上得不到支持
吴三桂逆天而行,明明杀了多位后明皇子皇孙,还扯着反清复明的旗号,这不是荒天下之大谬么。
显然他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4、经济上他不能于清廷长期对抗
5、军事上清军物质补给,兵员的补充都会强于吴三桂
尤为重点的是指挥上吴三桂集团的相对独立,不能发挥出全部的实力,甚至相互猜忌,相互掣肘;而清廷是统一指挥。
所以即使吴三桂有直捣黄龙的机会,但是却担心盟友各怀鬼胎。这样既现在了自己,又给了清军各个击破的机会。
6、地理的优势
中国历史上完成国家的统一,多少是由北向南的,一方面是中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在北方,另一方面,北边地势高,南边多平原,
所以,北方更易于防守,南方的平原也很适合清军的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