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习惯将男人的名字,称为坚强。这缘自两点理由:强大的传统文化制造了一种难以修改的认识定势;历史或是当下的男权意识,使男性始终有着话语的主导权,而这种主导权,又总是偏心地为男性脸上贴金,把阳刚、坚毅、英雄豪杰、铮铮铁骨、豪情、决绝、刚烈、打拼……等等充满力量感的美好词汇,堆砌给男人。于是,我们就有太多的理由相信,男人……
前几年,有一则广告词,对男性充满体贴——“其实,男人更需要关怀”。关怀什么?关怀身体,关怀健康。坚强的男人沐雨栉风,容易被生活的风雨摧折;坚硬的男人历尽艰难,容易被重压与磨难磨损。但换种角度说,这种具体的关怀,是不全面的人文关怀。男人的柔性,需要得到释放,使男人群体的坚韧性得到进一步的确认。因为一味的刚烈,实质上更容易使男人人格脆裂。柔的介入,不是取代刚性,而是使刚性变得更柔韧。完美的男性人格,应该永远刚柔相济。
时尚的“新好男人”
从时尚批判的角度说,一味强调男性外形的酷,张扬变形的酷男人,是一种不完美的追求。男人的阴气太甚,柔性取代刚性,同样也不完美。这就是古时太监与现实中的“娘娘腔”、小男人最遭人嫌弃的原因。人类,总是在对男人刚柔的寻求中,陷入一种缺憾的迷茫。记得当年上海剧坛推出一部戏叫《寻找男子汉》,“男子汉”是一个符号。然而现实生活中,男人人格正在软化,男子汉的气息正愈来愈稀薄,我们有理由在生活中重新寻回男子汉的阳刚与坚硬。但时尚总是喜欢与人开玩笑。多少年之后,当各种“酷男”满街行走时,我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寻找“新好男人”的行动。“新好男人”的概念,源自台湾。当新经济时代到来之时,男人们似乎又神气了起来,他们左冲右突,疲于奔命,在事业的名利场,搏取成功。与此同时,他们又淋漓尽致地展示了男人的气魄,男人的无坚不摧,男人的坚硬,但不幸的是,在男人的疏忽中,男人坚硬背后的柔软,却在一点点消退,走远。而这部分男人的柔软,恰恰是太太们最渴望与希冀的。可以肯定地说,在“新好男人”运动中寻找温柔的原生群落,正是养尊处优、安享男人打拼成果的现代女人。
无论男人或女人,都从童年的故乡走向成熟。男人在走向社会化、成年化的同时,收拢了天真的童心。而童心未泯,几乎是每个人的天性。只是男人面对社会时,只能戴起面具,以展现表面上的坚硬。坚硬背后的真实,永远是柔软。可在冷酷的职场上,他无闲心放牧自己的童心。一旦回到眷恋的家的港湾,在天伦花园里,可能便是他展现男人柔软之美,让童心释放的舞台。
值得作友好提醒的是:新太太们对“新好男人”的召唤,固然可能召回现代男人的心,使他们变得柔软起来,但要警惕:圈养野马的结果,也有可能失去它在自然条件下的生存能力。现代男人的尴尬正面临着坚硬与柔软的双重失落(或称弱化)。倘若顾此失彼,反会陷入更深的尴尬——使他成为不会抓老鼠,只可供赏玩的 宠物猫。
男人只能一半属于太阳,一半属于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