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上讲,儿童有哪两大类需要?幼儿有两类需要:一是心理需要,二是规范需要。心理需要是孩子自身对欲求的体验,如婴儿刚出生就有生理需要——吃和睡。婴儿只要吃饱、睡足就感到愉快,如果饿了或突然被吵醒,就会哭闹。出生2~3个月的乳儿会产生与成人接触的社会需要,喜欢有人逗他玩,如果独自一人就会哭闹。4~5个月的孩子有摆弄物体的需要,在玩弄鲜艳玩具时会……
总体上讲,儿童有哪两大类需要?
幼儿有两类需要:一是心理需要,二是规范需要。
心理需要是孩子自身对欲求的体验,如婴儿刚出生就有生理需要——吃和睡。婴儿只要吃饱、睡足就感到愉快,如果饿了或突然被吵醒,就会哭闹。出生2~3个月的乳儿会产生与成人接触的社会需要,喜欢有人逗他玩,如果独自一人就会哭闹。4~5个月的孩子有摆弄物体的需要,在玩弄鲜艳玩具时会乐得唔呀唔呀地叫。6~7个月的孩子对亲人非常依恋,需要父母的爱抚,通过与母亲身体的接触得到安慰。婴儿年龄越大,越需要接触母体,因此心理学家们主张父母多与婴儿拥抱、亲吻、呵痒、交谈。
由于孩子的情感发展对其今后的心理发展、个性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需要为他形成一个和睦民主的家庭气氛。父母态度温和,对孩子多尊重、多鼓励,并对他热情帮助,幼儿就会愉快、活泼、热情;相反当孩子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烦躁不安,哭闹喊叫,甚至出现破坏性或攻击性行为。
规范需要则是社会、家长认为孩子应有的需要,是用社会规范来要求幼儿,但幼儿却未必感受到这种需要。如孩子需要在集体活动中锻炼,要有一定的控制能力等。为此,家长和教师要通过教育,让孩子对规范需要从不知觉到知觉。并付诸行动,使规范需要转化为心理需要,使幼儿主动地去寻求满足。例如幼儿最初不懂得为什么要尊敬奶奶,只是听从父母的话,“奶奶年纪大了,应先让奶奶坐”,以后就会逐渐主动地关心奶奶,为奶奶端凳捶背。父母一方面向幼儿提出要求,一方面在待人接物、尊重老人等方面作出表率,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儿童身上存在着哪三种基本需要?
食物欲:这是生存的第一本能。儿童具有天然的吸吮能力,母乳、食品给他提供了生存、发育、成长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