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深深地愧疚,愧疚于讲台下那一双双企盼的目光。原以为,我会把那一瞥连同那天发生的一切从我的记忆中抹去,可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一瞥却如打在我心中的烙印,总也挥之不去。那天,口语考试正紧张地进行。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我一改往常惯用的表扬激励,对学生表现出一种不置可否的态度。也许学生已习惯了考……
我深深地愧疚,愧疚于讲台下那一双双企盼的目光。原以为,我会把那一瞥连同那天发生的一切从我的记忆中抹去,可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一瞥却如打在我心中的烙印,总也挥之不去。
那天,口语考试正紧张地进行。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我一改往常惯用的表扬激励,对学生表现出一种不置可否的态度。也许学生已习惯了考试的严肃性,对我的做法也反应平平,没有提出异议,我也没放在心上。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就轮到了刘生。刘生是一个“因说不好而怕说,越怕说越说不好”的学生。课堂上,我虽然创设过不同的教学情境,变换过多种教学方法,他也只是象征性地参与,很少积极投入。没想到,这一天,刘生却不仅以流利准确的口语通过了测试,还表演了几套精彩的趣味操练。我不禁竖起了大拇指,连声说了几句“very good”。
可是,话音未落,教室里就“啊——!”一阵惊呼,一阵哗然,全班同学都抬起头,目光齐刷刷地把刘生扫视了一遍,后又目瞪口呆地望着我,仿佛问我,怎么别的同学不表扬却表扬他呢?过了好一会儿,我才回过神来。
望着朝夕相处的学生,我想说些什么,却又来不及说。因为,在一片惊讶、欣喜,自信的目光中,我捕捉到了另一位学生令人震撼的一瞥。她先是眉毛轻轻一扬,随即垂下头来,顷刻双肩一耸,嘴巴一噘,满不在乎地向我投来不满的一瞥。那是怎样的一瞥啊!仿佛责怪我干吗要表扬“差生”,不表扬其他学生。我知道,这个学生是班上的优等生,因为成绩好,过去每次表扬都少不了她的。可是,这次……我的心像被什么紧紧揪住了似的,难过极了。可以想象,那满不在乎的外表掩盖下的心理是何等脆弱啊。我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一些优等生的心理偏差,预感到这种心理偏差的危害性。后进生为什么不能表扬呢?表扬了后进生为什么就一定要表扬优等生呢?我开始意识到,过去自己是否太看重优等生而较少照顾后进生,以致现在老师稍有点不同的做法,优等生就不能接受。这时,我深感作为一个教师责任的重大,深感一个教师教育方法的不当会带来怎样不良的影响。想到这次考试过去,必须同那些优等生交交心,必须对那些后进生作更多的表扬和鼓励……
感谢那一“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