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如大家所感受的那样,总书记《给孟二冬女儿的回信》,是对孟教授和孟菲的关怀,也是对北大对全国广大教师学生的亲切慰问。读总书记的回信,令人激动也感慨。其中,总书记勉励孟菲要努力做一个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这句话,听起来似乎只是作为党与国家领导人所说的“大道理”。其实,细加体味,这话非常实在。我不大清楚老师们面对学……
确实如大家所感受的那样,总书记《给孟二冬女儿的回信》,是对孟教授和孟菲的关怀,也是对北大对全国广大教师学生的亲切慰问。读总书记的回信,令人激动也感慨。其中,总书记勉励孟菲要努力做一个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这句话,听起来似乎只是作为党与国家领导人所说的“大道理”。其实,细加体味,这话非常实在。
我不大清楚老师们面对学生,都是如何阐述读书学习目的性的。也就是说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考上大学、考重点学校、考研等等?但是,我知道在现实的课堂与课外,确实有着不少的老师、家长,是这么说的:现在社会竞争激烈,不把书读好就会被淘汰;不考上好学校,将来找不到好工作。对一时出现的大学生就业以及工资等不是那么理想的现象,有人就喊出了——新读书无用论!
老师、家长的这些“教诲”,实在的实用,实在的就在眼前看得见,随便可以从周围抓出一大把的例子。于是,读书就是为了自己以后有个好工作高收入,读书就是为了在竞争中把别人比下去,读书是为了出人头地,光耀门庭。这种“读书为自己”的观念,几乎快要成了社会无意识。
难道,读书学习真的仅仅为了自我么?
当然,我们大可不必那么高调。但是,实在地问:如此以“自”为是地读书学习,它的激励效果到底怎么样呢?暂且不说独生子女的特殊性,青少年心理生理的实际。现代环境里成长的孩子,普遍看有较强的“自己”一面,老师家长再用“他自己以后”怎么怎么的教导,常常被视作是对他“恐吓式管束”,往往就有“不用你们瞎操心”的抵触。有个事实应该引以关注,大凡学习各方面优秀的孩子,大多是从能够体谅父母关心他人开始的。一个优秀学生家长谈到家教时说:“我的孩子知道回报家庭和别人的关爱,别的我真的不清楚”。然而,这些大多却被忽视了,以“懂事不懂事”模糊过去。可以说只专意“自我”的人,要想有多大出息是难的。
原本就很有点“自己”的,这还要加上不断的强化“自我”,孩子不能不走入越来越狭隘的天地。有调查显示,现在的大学生居然四成存在各种心理障碍,因为走不出自我“牛角尖”而变得极端的大学生、中学生,也是时有所闻。这些个人问题,不能不说与一直反复地教化强化“自我”有着密切的因果。太自己就自我自利,极易导致不正常的“自尊”,个人遇到一点挫折就受不了,人生的路有点障碍,就觉得毫无回旋空间,以至动不动“山穷水尽”。
走出“自我”天地宽,金鱼缸里哪能养成大鱼啊?!
最近看到一份资料,有位老师他带的历届学生,绝大多数都考上了好学校。问他有什么“诀窍”,他说他是从来不对学生说读书学习的好差,就决定将来是“骑自行车还是开大奔”的。他总是说能做个社会有用的人都了不起。他还说,教育不能以牺牲受教育者自身的“生态”,去“掠夺”好分数;养成一个良好平和心态的基础上再激发进取心,学生就过的轻松学的“活”。确实,车子的动力是用,方向盘也是用,车轮也是用,倘若不顾个体(包括环境条件等)差异,全都要求一定当方向做动力,非但不现实,而且一旦达不到再如何是好?
是啊,我们自己或许今天是有点出息了。那么想当初,我们自己是否真的是由于那目不识丁的农民父母——“书念好了就有红烧肉吃”的诱惑,才废寝忘食的努力呢?虽然在那个一切都政治化的年代,学校老师整天都喊为了共产主义、为了祖国富强、为了“四化”等,未免失之空泛,可不也是激起我们那么美好的憧憬,强烈的追求。直到今天我们多了理性,可仍难以忘怀那一个情结。在许多人生的际遇上不也得益于这个情结。人生观价值观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人的一生。现在生活好起来了,应该说总体上老师和家长文化、知识、觉悟等都提高了不少,可在培养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上,有时却“实在”得那么“原始”呢?这真是值得我们深思。
教师节之际,作为曾经是一名教师,曾经是一个山村教师,我为有今天这么个尊师重教的好环境,而感到高兴。尽管教师的物质待遇等还存有不尽人意,但是教书育人总的还是向着“阳光下最受人羡慕职业”提升。因此我思考——我们的教育、教师的条件地位为什么得以不断改善提高?难道仅仅是我们周围的大款多起来的缘由么?
于是,我提出——老师,请说“为做一名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而努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