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何喜欢“她”有一个神情羞怯、举止忸怩的男青年,是某远洋运输公司的船员。他父母有4个儿子,他是最小的。他接触过一些性,但对她们总是无法产生亲密的感情,没有兴趣与异性相处。父母问他对婚恋的打算,他总是用各种借口搪塞。相反,他很愿意跟一些身体健壮英俊的小伙子在一起。看到男运动员进行球赛汗流浃背,他就萌生爱怜之心,想借为他……
他为何喜欢“她”
有一个神情羞怯、举止忸怩的男青年,是某远洋运输公司的船员。他父母有4个儿子,他是最小的。他接触过一些性,但对她们总是无法产生亲密的感情,没有兴趣与异性相处。父母问他对婚恋的打算,他总是用各种借口搪塞。相反,他很愿意跟一些身体健壮英俊的小伙子在一起。看到男运动员进行球赛汗流浃背,他就萌生爱怜之心,想借为他们擦汗之机去抚摸他们的肌肤。他还爱慕、迷恋其中某个小伙子,整天注视他的行动,亲吻他的照片,抚摸他用过的物品,躲在被窝里给“情人”写了许多封不敢寄出的“情书”,但他又不敢向别人透露出自己的意思,害怕被人耻笑。他知道这叫同性恋,心里痛苦极了,但又无法摆脱对“情人”的思恋和狂热,所以不得不找心理医生咨询。经过详细询问,医生了解到他从小在家就被父母当女孩抚养,给他取了个女性化的名字,穿花裙子。父母认为他跟男孩在一起玩容易受欺负,所以老是要他跟小姑娘们玩。因而他从小性格温柔和顺,说话细声细气,好静,喜欢玩“办家家”这类女孩子喜欢的游戏。长大后又发展到注意姑娘们的衣着打扮,羡慕女性的生活方式。18岁那年他还化装成女性照了张像片,常常拿出来自我欣赏和向人炫耀。心理医生请来几位著名医学心理专家会诊,未发现该男青年性生理异常,而是他的性心理发生变态,其男性人格女性化,并导致同性恋萌芽。>>>一个同性恋者结婚的前前后后
所谓同性恋,就是指以同性为满足性欲的对象。同性恋在古今中外都有。古籍《曼子春秋》上就记载过一个大臣爱上国君景公的事例。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中,人们对待同性恋的态度不一。在古代中国,某些君王将相中间同性恋是一种风气;而在现代中国社会,同性恋被视为不道德的和违法的;一些阿拉伯国家中同性恋则是合法的;在某些太平洋岛屿上的土著民族中间,男性同性恋得到鼓励;美国的一些州的法律允许同性恋合法存在。美国同性恋者团体还积极活动,要求将同性恋这一术语从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删除。据美国的有关资料,同性恋者可能占人群的10%左右。当然各国比例不一样。但不管在哪个国家,同性恋者分布于多种阶层和职业则是肯定的事实。
同性恋又分为男性同性恋和女性同性恋,以前者较为多见。关于同性恋的形成机制目前尚无一致的明确结论。一般认为与生理体质因素、人格发展因素和童年经验有关。
第一,体质因素:主要是内分泌激素(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的分泌不平衡。在同性恋者中间,充当异性角色的一方是真正的或称绝对同性恋者。他们在同性恋中居主动地位,其行为与心理变态程度极大,有较多的异性特征,完全以同性为性欲满足对象,绝对厌恶异性,而且不易矫正。这些同性恋者大多是由于性激素分泌不平衡造成身心变态的。另一方则是从属的、暂时的同性恋者,他们的变态程度较轻,通常是由于暂时的情感联系,或者性欲要求强烈而寻求多种行为。这种同性恋者较易矫正。
第二,心理与人格发展因素:长期生活在缺乏与异性交往机会的环境中,如监狱、矿山、军队、远航轮船、寄宿学校或寺院等,不易从异性那里获得情感慰籍,正常的交往和感情需要、生理欲望都被压抑,这种环境和心理状态容易诱发同性恋;在个人生活中曾遭受异性打击、侮辱或伤害,产生对异性的强烈憎恨、敌视或厌恶;或者长期生活在父母不和的家庭环境中,容易导致害怕或畏惧跟异性交往,不愿过正常的家庭生活的心理。这类情感经历都易促使个人转向同性寻找情感安慰和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