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学生要在课堂上大大方方地学“爱情”了。从昨天起,上海50所中学初三学生开始使用的语文实验教材中,首次设立了“爱情单元”——“爱情如歌”。整个单元所选择的7篇文章全部围绕“爱情”这一青春期最为敏感的话题展开。此举一出,争议便来:个别老师疑惑课堂教学如何组织,许多家长担心会引导学生早恋。……
初三学生要在课堂上大大方方地学“爱情”了。
从昨天起,上海50所中学初三学生开始使用的语文实验教材中,首次设立了“爱情单元”——“爱情如歌”。整个单元所选择的7篇文章全部围绕“爱情”这一青春期最为敏感的话题展开。
此举一出,争议便来:个别老师疑惑课堂教学如何组织,许多家长担心会引导学生早恋。
篇目选择展现爱情多角度
这本设置“爱情单元”的语文教材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该教材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范守纲教授告诉记者,这个单元大约需要8至10课时,包括两篇必读文章:苏霍姆林斯基的《给女儿的信》和舒婷的《致橡树》;3篇选读文章:普希金的《致凯恩》、苏童的《老爱情》、夏洛蒂·勃朗特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另外的两首诗歌:公刘的《只有一个人能唤醒它》和秦观的《鹊桥仙》供学生课外阅读。
范守纲教授说,“我们设立这个单元,就是要多角度告诉中学生爱情是什么。比如《给女儿的信》,说明了爱情的内涵是什么;《因为我们是平等的》则说明爱情需要相互尊重。把这么多描写爱情的名篇集中在一个单元,是为了让教材更贴近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帮助他们了解人类最美好的情感。”
除了这7篇,在本单元的最后部分还有一个活动内容——“爱情,心中的玫瑰”:组织学生把自己认为最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作为剪报收集起来,并写出自己的评论。另外,这一单元还安排了学生讨论,让学生对目前的早恋、网恋现象说出自己的看法。 >>>爱情 越经典的越没结果
编者初衷引导孩子识爱情
范守纲教授告诉记者,编排这本设置“爱情单元”的课本,在全国应该算是个首创。
多年从事教育研究的他认为,中学教材的编排应该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按照学生的视野来编排。“这次我们的爱情单元安排在初三的课本中,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生活中大量接受爱情作品,包括影视、小说等等。另外,在生活中,青春期的萌动也使他们开始关注这方面。由于这些原因,学生自然就有了了解爱情的愿望,也开始对爱情有自己的思考。但是,学生并没有和家长、老师正面讨论这方面问题的习惯和机会,在爱情认识上他们确实需要正确、及时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