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有些哲学常识的人都听贝克莱这名言,它代表了对世界本源的一种认识趋向。按这位英国主教的说法,只有被人感知的东西才是存在的。他的主张与我国明代王守仁先生不谋而合,王先生说的则更是直白而露骨,“天下无心外之物”。意识先于存在,决定存在。与之相反的唯物主义则认为,先有存在后有意识,意识是存在的产物。“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味与声色在物不……
凡是有些哲学常识的人都听贝克莱这名言,它代表了对世界本源的一种认识趋向。按这位英国主教的说法,只有被人感知的东西才是存在的。他的主张与我国明代王守仁先生不谋而合,王先生说的则更是直白而露骨,“天下无心外之物”。意识先于存在,决定存在。与之相反的唯物主义则认为,先有存在后有意识,意识是存在的产物。“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味与声色在物不在我,接我之血气,能辨而悦之”。
在批判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基础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世界本源作出了科学的解释: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人的
精神理念并非是超自然的,不是“绝对精神”。而是物质发展的产物,当宇宙由无机物阶段逐步进化到有机物阶段、生物、动物------到出现人脑才有了人的意识。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是否感觉到它。悬崖是客观存在的,哪怕是人们都盲了眼睛。若真是有人因此掉下悬崖,贝克莱先生泉下有知,亦不知对他作何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