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有时喜欢回忆往事,如我的校园生活。她影响着我几十年的人生历程,又是许多甜蜜回忆的源泉……大学生活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读的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也就是那时所说的五大(工大、业大……)之一。我们也曾想在正规的全日制大学就读,可拨乱反正之日,年龄偏大,读“五大”是唯一的选择。……
人到中年有时喜欢回忆往事,如我的校园生活。她影响着我几十年的人生历程,又是许多甜蜜回忆的源泉……
大学生活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读的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也就是那时所说的五大(工大、业大……)之一。我们也曾想在正规的全日制大学就读,可拨乱反正之日,年龄偏大,读“五大”是唯一的选择。
我的大学没有气势恢宏的校舍,没有绿草如茵的大操场,没有琳琅满目的图书馆……童年憧憬中该有的一切都没有。有的只是位于闹市区、某厂家闲置的三楼车间改建成的一间教室,有50多个平方米,搁下20张书桌后,两边还有较宽敞的地方。二楼也有间教室,我们偶尔用用,因为学校还有其他班级。教师办公室在旁,更小,就8平方米。
在如此狭小的空间里,我们30来位同学一起读书、一起玩耍、一起侃大山,度过了三年。
读的是工业企业管理,课程有30多门,每学期5-6门,每天6、7节课,数学、语文等课程有老师面授,其他听电视铺导。考试有市电大统一安排:电大出卷,电大批卷。虽然条件差了点,但因为学习的机会来自不易,所以大家都很珍惜。特别在每学期考试前一个月,每个人都铆足劲:辅导课上只听到老师的讲课声,自修课上只听到同学们做笔记的沙沙声、背书本也在鸦雀无声中进行。考试的结果,往往是多数欢喜少数忧,与我年龄相仿的老三届考试都能一次通过,少数年龄较轻的同学可能因为基础差了点,需要补考。
三年的知识灌输,充实的是我们的头脑,回厂后多数同学进企业管理办公室,几年滚下来,有的担任总经理、部门主管等职务,而我在办公室主任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多年。在所谓城市经济改革,进三退二,40、50下岗调整中,班里的同学基本都没有受到牵连。
新学期开始的头2个月,读书很轻松,虽说有期中考试,但不计入学分,同学们的压力都不大。午休时,多数同学留在教室里下棋、打朴克,也有出去逛马路的。我在大学三年学会了桥牌,每天中午打,打到上课铃响。凭了这点技巧,在后来参与工会工作期间,曾经参加过几次桥牌比赛。
那些年里,我们有几个同学还不停地看武打书。金庸、梁羽生、古龙的小说刚传入大陆,国内出版业的发展尚不充分,盗版的情况也不严重,那些书奇货可居,所以得交换着看,在废寝忘食阅读中我看了几乎所有主要著作。在今天我看那些武打电视一点不费力,因为我早已了解故事的全部情节。
晚上同学们都按时回家:半数成家的,回的是小家庭,扮演家长角色;另半数中有几个在谈恋爱……。
偶尔我们几个特好的同学也结伴外出吃火锅,费用AA制,互不亏欠。
那时我们年轻,因来自不同单位,彼此没有利害关系,也没有什么冲突。所以我们的友情是单纯而甜蜜的。
近几年间,每年班里同学有一次春节聚会,说说大学里的往事或交流这20年来的人生心得。那绵绵的情谊,如同江南三月的春水,在绿色树木、花草、田畴的掩映中慢慢地流淌。可惜有二个同学是永远没法参加了。一个十年前死于车祸,死时年仅40岁,男性,我的桥牌“搭子”。另一位女同学比我年长2岁,患有先天性
心脏病,三年前做心脏手术,死在手术台上。谈及二同学的不幸,大家又免不了一番伤感,唏嘘一片。
活着就是好!人生相逢便是缘,当缘来时要懂得珍惜,这很重要。世情无常,又有谁知:缘何时而去呢?!珍惜眼前的情缘,拥有情缘,当缘去时,也就没什么可惋惜的了……
“因为我们曾经有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