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消息,教育部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各地高校2007级及以后的新生要保证按班级住宿,原则上不允许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祝这让人回想起2004年时教育部曾经也发出过类似的通知,时隔3年又旧调重弹,可见大学生校外租房趋势之严重,由此我们有必要来关注一下这个问题———观念的变化与“篱笆墙”的松动,南郊大学城市交通不便利“我们宿舍……
大学扩招时正逢独生子女潮一代人上大学的年龄,城市中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生活习惯、观念和对个人空间的要求,和10年甚至更久以前的大学生已有相当距离。“10年前不会有人因为室友脚臭、打呼噜、作息习惯不同就搬到外面去住,但今天完全可能成为现实。”筒子楼、公共厕所、水房、定时供电,乃至集体起居,让越来越多的人难以忍受。校外租房少了学校的约束,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可以不顾忌别人的想法。这是租房者中的“自由一族”。
南郊某大学的张林抱怨道,大一在南校区时,条件还不错,6个人一间宿舍,有独立的卫生间,可以随时洗澡。大二搬回老校区简直就是70年代大学生的居住条件。每天早上,一层楼的人挤公共厕所。大冬天没有热水,洗脸得从很远的锅炉房打水,而且还三天两头停水。对居住条件的不满也是校外租房的缘由之一。
事实上,恋人同居营造“二人世界”占到外出租房者中的大多数,也是家长、学校最担心的租房族。肖和女友谈恋爱已经一年多了,最近刚到学校附近租了套两室一厅的房子,正二八经地过起了“夫妻”生活。他毫不隐讳:“我在一家不错的单位实习,毕业后便转正。这份工作获得的收入足够维持租房的各种费用。每天我打工回家,女友已经把饭做好。吃完饭,我们一起散步、看电影、到学校图书馆看书,这样的日子非常舒服。”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副书记做调查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副书记孙清朝亲眼见证,多年来学校附近的城中村民房从一层、两层逐渐增高到三、四层甚至更高,主要因为有高校学生这个庞大的租赁市场。据了解,这个村中的租房户90%以上都是大学生。他曾经准备做一个调查,某天中午站在村口观察,不到20分钟的时间里,有100多对的学生进入村中休息,这其中包括长期的租住者和租住钟点房两类。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的大学生如果在校期间发生性行为,一旦“曝光”代价会十分惨重。看不见的道德和舆论压力,严厉的制度惩罚轻而易举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然而,现在社会道德标准已经逐渐变化,孩子们的婚前性行为丝毫不会引起周围人的关注和惊异,更谈不上鄙视了。同时就业制度的彻底变革和人事制度在某种程度上的松动,使学生对高校的人身依附色彩日渐变淡,制度性的惩罚逐渐失去着力的地方。自从高等教育不再是免费的午餐,原来的“篱笆”就开始了松动,平静的校园也开始变得不那么“有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