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学只做了4件事我是1999年从重庆一个县城考入重庆教育学院中文系的。重庆教育学院是一所面向基础教育的师范院校,牌子不硬,而我又是专科生,心里那些酸楚是没有几个人能理解。对于未来,我当时有两个选择:一是努力学校课堂的知识,三年后,回到那生我养我的乡镇然后做一辈子的老师;二是另寻出路,留在城市。&……
2002年5月,即将签约《重庆法制报》的时候,我辞职到了《21世纪人才报》。
我当时是这样平衡自己的选择的。
《重庆法制报》是一个老报社。它和所有成熟的企业一样,它的优势在于,工作压力不大,不需要太多的创新,同时收入相对稳定。但是他们也有共同的问题,比如,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企业文化或者叫行为准则,新人更多的是去适应,难有机会出头,如果新人很优秀,往往会成为老员工的眼中钉。
而当时的《21世纪人才报》是一个新型的企业,这样的企业还没有定型,对于新人来说,可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看过招聘信息,我就给《21世纪人才报》发了简历,不久就接到了报到的通知。其实当时前去应聘的不乏名牌大学的学生,至于为什么会选择我这个专科生,我至今没有搞明白,也许是我发过那么多的稿子证明过什么吧。
到《21世纪人才报》上了一个月班以后,我才从重庆教育学院毕业。
不是最强的,但很勤奋
曾经的《21世纪人才报》是非常辉煌的。有着众多的新闻高手、他们除了出自国内外的名牌大学,还有很多人曾经在《南方周末》、《经济观察报》等国内有影响力的媒体效力过。
作为一个专科生,我的压力不小。多年以后,我的总编告诉我,我到报社三个月的时候就曾经想把我开除的,不过看我实在太认真了,就没有忍心。
现在想来,不夸张的说,我的确是当时报社里最勤奋的几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