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学只做了4件事我是1999年从重庆一个县城考入重庆教育学院中文系的。重庆教育学院是一所面向基础教育的师范院校,牌子不硬,而我又是专科生,心里那些酸楚是没有几个人能理解。对于未来,我当时有两个选择:一是努力学校课堂的知识,三年后,回到那生我养我的乡镇然后做一辈子的老师;二是另寻出路,留在城市。&……
人是容易满足的,在一个安逸的环境中,是容易懒惰的。我害怕自己被自己打倒。另一方面,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传媒业发达,我想到北京一定能学到很多东西。
在北京因为报社的合作关系,我还一度成为了一家美资企业的员工,也算体验了美国企业的管理。
美国企业真是有意思啊。他们不要求员工向机器一样运转,而是最大化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他们不刻板地要求员工就得有个员工的样,而是尽量让办公环境轻松一点。
记得我们的一个女上司,经常都会和我们拥抱,后来每次同事之间的问候语都变成了:“你今天被抱了吗?”
不过,美国企业是喜欢直接地谈钱的,那时候我们做的一本叫《TEAM》的杂志,刚被他们投资不到5个月,就开始提出了经营的问题,更严重的是,他们居然要求我们做采编的人员也要做经营。
一个新闻采编人员失去了新闻的理想,而天天想着如何赚到钱,那杂志能做好吗?
2005年3月,我和我当初一起到北京闯荡的兄弟离开了《TEAM》,离开了北京,之前,我是已经是《TEAM》的编辑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