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一个平常的星期三。清晨,复旦大学附近一处租借的房子里,闹铃响过,24岁的李爽(化名)懒洋洋地从床上爬起来,洗脸、刷牙……一系列程序化的动作后,她又开始发愁了:今天是去学校的图书馆,还是去自习室呢?其实,李爽已经从大学毕业2年了,走出校门后因为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一直住在学校附近,平时就利用学校的资源生活,同时在学……
2006年8月15日星期二
夜深了,在床上躺了很久都睡不着。日子还停留在毕业那一刻,那时候,对未来还充满了期望。可今天早上招聘会上的事,让我不得不想想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真有本事你还用挤招聘会?”那个不讲理的男生,阴阳怪气地嘲笑我。我心里窝火,可晚上妈妈来电话问招聘会怎么样的时候,我又不能跟她说今天受气的事,只能自己一个人默默承受。
找工作这段日子真难啊,又疲惫,又灰心,又懊恼,又要无可奈何地继续奔波。虽然委屈受尽,但还是要尽力去找。
【调查】
记者多次与“校漂族”一起亲临招聘会场,看到很多毕业生由于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开出的薪资有4000元甚至还有5000元以上的。而很多用人单位招人的标准也多是要求有一年或两年以上工作经历的,这样的条件让“校漂族”望尘莫及。由此看来,李爽的经历并不是个例,目前许多仍在“漂”着的“校漂族”,大多陷入了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择业困境。
住校,无奈的选择
2006年9月23日星期六
找了一天的房子,从外面回来的时候,赶上下雨,全身都湿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