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一个平常的星期三。清晨,复旦大学附近一处租借的房子里,闹铃响过,24岁的李爽(化名)懒洋洋地从床上爬起来,洗脸、刷牙……一系列程序化的动作后,她又开始发愁了:今天是去学校的图书馆,还是去自习室呢?其实,李爽已经从大学毕业2年了,走出校门后因为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一直住在学校附近,平时就利用学校的资源生活,同时在学……
【调查】
“校漂”与在校生之间的矛盾已日益显现。“校漂族”始终觉得自己是个“边缘人”,和在校的大学生格格不入。压力以及无形中的自卑感是“校漂族”无法融入校园生活的主因。而在校生的不理解和资源竞争,也是“校漂族”日益被边缘化的原因。
很多准备考研的“校漂”生占用了在校生的教室和图书馆,让这些每年交着学费的在校学生也天天为找教室奔波。一些“校漂族”既不考研又不找工作,这种状态对在校生有不良的引导作用。
爸爸妈妈,请原谅
2007年1月17星期三
自从决定考研,便一直“漂”在学校附近,从来没有回过家。爸爸妈妈,我很想念你们。
但是,虽然很想,我还是没有勇气回家。家里的条件不太好,爸爸一开始便不支持我“校漂”,他觉得我还是先找一份工作比较好,哪怕收入不多,为这个没少和他吵架。
也许今天特别累,安静的夜晚,也特别容易想家。
爸爸,你的腰还疼吗?
妈妈,你的心脏病好点没?
不敢给你们打电话,怕自己会哭,只能在心里默默地思念你们,愿你们健康快乐。等我考上研究生,等我研究生毕业找到好工作,一定好好孝敬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