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一个平常的星期三。清晨,复旦大学附近一处租借的房子里,闹铃响过,24岁的李爽(化名)懒洋洋地从床上爬起来,洗脸、刷牙……一系列程序化的动作后,她又开始发愁了:今天是去学校的图书馆,还是去自习室呢?其实,李爽已经从大学毕业2年了,走出校门后因为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一直住在学校附近,平时就利用学校的资源生活,同时在学……
【调查】
“校漂族”中,参加第二次考研的学生不在少数。记者调查的上海五大高校“校漂”一族60人当中,15个人便是这种情况。面对找工作的残酷,面对第一次考研的失败,他们没有选择就业,而是选择了继续“飘泊”。因为很多“校漂族”认为第二次考研的把握更大,觉得找工作总归很难,特别是对于不是应届毕业生的“漂泊者”而言。
“校漂族”群体继续壮大,这样一个自称“边缘”的群体,这样一群对未来怀有热情与希望的年轻人,这样一群不断失望却又一直在路上的“校漂族”,他们的路将要怎么走,他们的路又通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