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初,教育部提出自9月1日起在全国中小学校全面推广校园集体舞,如今推广期已过去一个多月,为何各地中小学校园仍没看到孩子们翩翩起舞的场面?。有学生拿餐巾纸隔着手的,东北有些学校拟用秧歌队代替集体舞的,高中女生有表示宁去值日也不想拉手的,家长则据说是不赞成者居多……不就是让学生跳舞的时候拉拉手嘛,按说不至于让那么多的人感到如临大敌,校园集……
今年6月初,教育部提出自9月1日起在全国中小学校全面推广校园集体舞,如今推广期已过去一个多月,为何各地中小学校园仍没看到孩子们翩翩起舞的场面?。有学生拿餐巾纸隔着手的,东北有些学校拟用秧歌队代替集体舞的,高中女生有表示宁去值日也不想拉手的,家长则据说是不赞成者居多……不就是让学生跳舞的时候拉拉手嘛,按说不至于让那么多的人感到如临大敌,校园集体舞到底点中了哪个穴?
最初在新闻照片上,看到北京的中学生跳集体舞,手拉着手,眼对着眼,但你怎么看,也只能看到欢快的笑意溢满脸庞,跃动的是青春与朝气,并没有什么暧昧与猫腻。大庭广众,光天化日,人人参与,列队进行。如果拉手,是谁都要拉的;该拉谁的手,是按舞步与队形变化的。对学生来说,有了这样的校园集体舞,不用在教室干坐了,腿脚活动了,动作协调了,风度优雅了,交际能力强了,羞涩腼腆少了……这正是学生身心健康所亟需的,同时又是许多中小学生眼下普遍欠缺的。教育部推广校园集体舞的意图,可能就在这里;各地赞同推广的有识之士,看中的也许就是这些;而种种误解与阻力,很可能因为对这些积极因素缺乏足够的认识。
“平时孩子不拉手都有早恋苗头呢,这一拉手还能行吗?”这是许多家长与老师的善意之忧。有了家长与老师这样的忧虑,所以才有了拿着餐巾纸垫手的学生,才有了宁去值日也不愿去拉手的高中女生。有这样一种担忧,就有这样一种价值判断:拉手会诱发早恋,那么,不去拉手就是拒绝早恋。其实,把拉手作为一个早恋的符号,要么就是畏而避之的驼鸟战术,要么就是欲盖弥彰的和尚心理。那个背妇女过河的和尚,心里未必有恋女之情,倒是走了半天还追问此事的和尚,才真是情根未断。这个道理,恰恰是需要许多家长与老师弄明白的。
有什么才想什么,忌什么就有什么。就早恋说早恋,跳跳集体舞,弄不好还正是消解早恋的对症之药。早恋的起因,往往源之于对异性的神秘,正大光明不好交往,于是,就偷偷摸摸。偷偷摸摸才出事。与异性缺乏交往,碰一碰手,才会有触电般的感觉,如果每天跳跳集体舞,大家天天都拉手,这点神秘感不也就没了吗?有点早恋,还是被起哄闹的。谁与谁说话了,谁与谁一起走了,谁拉了谁的手了……都有可能是早恋的诱因。说着说着,没事也就慢慢变得有事了。有了集体舞,大大方方地说话,大大方方地交往,大大方方地拉手,还有什么可以起哄的?起哄没了,早恋的诱因就少了许多。这个道理,家长和老师也是可以弄明白的。
没有集体舞的时候,早恋不照样恋着?“男女之大防”,从来没有防住什么;“男女之大碍”,倒真是碍住了个性的张扬、身心的健康与幸福的追求。校园集体舞点中的,正是对全球化、多样化、信息化的无知与悖时之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