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以诗人的身份闻名于世,但已经许久未见其发表新诗。倒是散文随笔,这些年不断见诸报刊杂志,并常有结集行世。10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这本《真水无香》,其中不少文章也是早已发表。舒婷这次以怀念其母亲的文章标题"真水无香"作为全书的书名,想是寄托她对母亲最真挚的纪念吧。我极其喜欢舒婷的随笔文字,读过她的不少著作,包括已经出版的文集,以及《心烟……
舒婷以诗人的身份闻名于世,但已经许久未见其发表新诗。倒是散文随笔,这些年不断见诸报刊杂志,并常有结集行世。10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这本《真水无香》,其中不少文章也是早已发表。舒婷这次以怀念其母亲的文章标题"真水无香"作为全书的书名,想是寄托她对母亲最真挚的纪念吧。
我极其喜欢舒婷的随笔文字,读过她的不少著作,包括已经出版的文集,以及《心烟》、《今夜你有好心情》等书。在一起参加的几次诗会上,舒婷都不发言,但是在她的文章中,舒婷却是十分"能说会道"。可能是诗人身份的缘故,舒婷的随笔文字,多极其简练而优美,抒情而又不乏幽默。
也许是低调,或也许,她确实就是不大善于当面言辞?回想1995年,我们几个大学文学社的朋友,请她来作专题讲座,但却是由她的夫君陈仲义教授主讲,她在台下聆听,只是后来接受了大学生的一些提问。据说,多年来,凡是讲座邀请,她都一一婉拒。只是在她的散文随笔中,她却毫不客气,或叙事或状物或抒情,无不娓娓道来,文笔清新,读来引人入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许多记者或者狗仔队们想知道的问题,其实早在她的文章中自动披露。所以与其向她提问,不如读她的文章。前两个月在厦门园博园见到舒婷,跟她打招呼,她说:"对不起我现在眼睛近视看不远。"而从她的文章中,我们读到她有着母亲戴眼镜的遗传,且她8岁就开始失眠。关于她是哪里人的问题,她第一篇文章"一根幸运的木棍"中老实交代,出生在漳州龙海市石码镇,在厦门鼓浪屿长大并一直居住在那里,成为当然的"岛主",但是祖籍一栏,却是"泉州"。虽然舒婷的父亲出生在鼓浪屿,但祖籍却是泉州人。关于自己的父母、丈夫、儿子及外婆等等亲人,舒婷无不"自供"于书中。
甚而特殊年代,其父曾被劳改,并被迫离婚等事,她也一一道来。对于父母,舒婷在文章中,透过自己从婴儿到少女到诗人,点点滴滴的回忆,无比深情而感人。特别让人感动的是她的父亲,他不仅细心呵护少女时代的舒婷,亦常常热情款待舒婷的文朋好友。许多感人细节,令人读其书而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