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教育部决定将京剧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这份以教育部办公室名义下发的通知说,有关部门在已修订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增加了有关京剧教学的内容,并确定了15首京剧经典唱段作为中小学各年级音乐课的教学内容。将京剧纳入中小学音乐课程,对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建设共有的精神家园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基础教育对民族……
今年2月,教育部决定将京剧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这份以教育部办公室名义下发的通知说,有关部门在已修订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增加了有关京剧教学的内容,并确定了15首京剧经典唱段作为中小学各年级音乐课的教学内容。
将京剧纳入中小学音乐课程,对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建设共有的精神家园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基础教育对民族艺术应有的关注,也是社会在整体上对传统艺术更多尊重和敬意的表现,是京剧界人士长期以来呼吁的结果。
大部分国家的美育都包含戏剧、音乐、美术三大门类,我国基础教育中奇怪地排斥了以戏剧为主的表演艺术课程,美育只关注音乐和美术。戏剧第一次被加入到中小学艺术教育之中,改变了艺术教育原有的格局。
在青少年精神成长过程中,接受传统艺术的教育非常重要。艺术教育归根到底是情感教育,一个青少年若不能通过接受传统艺术教育,学会用本民族的方式表达与交流感情,那么民族文化的衰落甚至断裂就会不期而至。在此之前,我们从小学到中学的艺术教育课程基本以西方艺术为主,或者是一些仿照西方的艺术思维方式创造的所谓“民族艺术”,在某种意义上,这正是一代代成长起来的青少年疏离民族传统文化甚至民族情感淡漠的根本原因之一。传统艺术教育其实是最直接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比那种表面化的、空洞的说教方式要重要和有效得多。
所以,教育部推动京剧进入中小学课程,体现了社会整体价值观的根本转变,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对包括戏曲在内的民族艺术认识的根本变化。就大方向而言,它当然值得肯定。
如果在短时期内无法改变戏剧课程缺失的状况,那么,把中国戏曲的一些经典唱段加入音乐课,就有双重的意义。中国的民族音乐成就最高和最丰富的表现形态就是戏曲音乐。中国音乐由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两部分组成,宫廷音乐传统从清代以后就中断了,但是各地方的民间音乐依然活跃,它们大量地存在于各地方的戏曲剧种里。兼之宫廷艺术的影响,清代以来,戏曲音乐成为中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的结晶,在声乐和器乐两方面都获得了很高的成就。
因此,让青少年从小就接触民族音乐之精华,足以改变学生们只片面接受西方音乐教育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