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能力叫沟通———消弭代沟,需要家长做更多努力可怜天下父母心,做父母的谁不想父爱母慈,儿女听话,有出息?要想一家和乐,缩短代沟,需要家长做出更多努力,尤其是精神准备。承认代沟:面对代沟,不要回避,要迎刃而上。生活中的代沟,其实可以不必计较,所谓青菜萝卜,各有所爱。而思想上的代沟,需要在沟通中进行碰撞,在碰撞中取得个性的共振。两代之间不能伤……
学会接纳:对待子女我们应学会在接纳、容忍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要学会接纳对方的态度和意见。这种接纳不是被动的,而是在真正弄清对方的意见和态度是否合理之后,心悦诚服地放弃自己的见解而接纳对方。或者,将双方的意见取长补短,相互融合,更是一件快事。
由于涉世不深,青少年看待事物经常抱理想主义的态度,遇挫折易于沮丧,也易受他人影响,考虑问题片面甚至凭冲动办事,理性不足、是非界限不清。做父母的要理解孩子的这些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由“权威式”、“保姆式”的关系变成“朋友式”的关系。
求同存异:如果两代人之间的某些差异极难协调,那么父母就该求大同、存小异,理解、尊重子女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绝不可将自己偏爱的某种模式强加给对方。
与时俱进:现代社会,科技日新月异、信息瞬间万变。青少年没有旧观念、旧模式,凭着对新文化的敏感、认同以及接受能力的优势,必然会走在父母的前面。父母应主动学习、与时俱进,力求与子女建立共同语言。有一位父亲为找到孩子痴迷网络的缘由,和儿子一起上网,发现了其中的乐趣。“贪玩的父亲”获得儿子认同后,对儿子“寓教于玩”,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渠道。
我省著名家庭教育专家李晓凡和儿子王树之间的故事可以借鉴。从称谓就可以看出李老师和儿子之间的平等关系:哥们、老同志。一次,李晓凡无意中发现一封写给儿子的情书,她没读内容,悄悄把它放在桌上。这是她无声地告诉儿子:妈妈知道这事儿了。冷却一段时间之后,儿子坐不住了,主动和妈妈谈起一个女生。李老师没有大惊小怪,反而鼓励儿子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一场容易激化的早恋风波顺利地平息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