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是秋高气爽,气候却变幻莫测,昼夜温差悬殊,是各种疾病的多发季节,因此自古有“多事之秋”一说。言下之意,秋季养生讲究之多,理当重视。人们应该加以防范,平安无事地度过“多事之秋”。少食烧烤、油腻抵御秋燥症侵袭入秋后,气候逐渐干燥,气温逐渐降低,湿度逐渐减少,人的皮肤黏膜水分蒸发加速,于是出现皮肤干涩、鼻燥、唇干、咽痛、头痛、手足心热等现象……
虽是秋高气爽,气候却变幻莫测,昼夜温差悬殊,是各种疾病的多发季节,因此自古有“多事之秋”一说。言下之意,秋季养生讲究之多,理当重视。人们应该加以防范,平安无事地度过“多事之秋”。
少食烧烤、油腻
抵御秋燥症侵袭
入秋后,气候逐渐干燥,气温逐渐降低,湿度逐渐减少,人的皮肤黏膜水分蒸发加速,于是出现皮肤干涩、鼻燥、唇干、咽痛、头痛、手足心热等现象,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秋燥症。从养生的角度来说,“润其燥”是秋季养生的大法,所以饮食上要注意用清淡滋润之品以防燥。如适当地多饮白开水,满足机体对水的需求。包括食物中的水分在内(如蔬菜、水果、米饭、馒头、肉类、豆类、奶类等都含有一定量的水分),秋季每日水的摄入量应达到2000毫升,以维持水电解质代谢平衡,防止皮肤干裂、邪火上侵。还应合理调整饮食结构,三餐应增加饮牛奶、豆浆、稀粥、绿豆羹,三餐之间增加果茶、藕粉、芝麻糊、饮料、茶水或多汁水果。多吃蔬菜水果,以补充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中和体内多余的酸性代谢物,起到清火解毒的功效。水果应食用养阴生津之品,如葡萄、西瓜、梨、香蕉、椰子汁。其中梨是“百果之宗”,生吃能清六腑之热,熟吃能滋五脏之阴,是秋令保健品中清淡、滋润、养容之佳品。另外,可用银耳以温水浸泡30分钟,加冰糖和水,煮沸至银耳烂熟的冰糖银耳汤,具有润肺生津、滋阴养胃的功用;百合既是佳蔬,又是良药,用百合30克清水泡软、粳米100克、冰糖适量加水煮成的百合粥,每天早晚食用具有滋阴润燥之功效。
秋季多吃豆类等高蛋白植物性食物,少吃油腻厚味,并尽可能少食用葱、姜、蒜、椒等辛味之品,不宜多吃烧烤,以防加重秋燥症状。多食温食,少食寒凉之物,以保护颐养胃气。
多补水多运动
预防“初秋病”上身
精神调养 临床中发现,秋冬季节也是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等症易发的季节,因而在日常生活中,必须注意心理上的调适,正确把握自己,学会自行解脱,保持心情舒畅。
起居调养 秋季气候干燥,容易导致口干咽燥、便秘等症,所以要注意保持室内的温度和湿度。以免造成上呼吸道疾患以及头痛、头晕、鼻窦不适、畏光、流涕、恶心和胸闷等症状。因此,不宜终日闭户,天凉也要多开窗通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秋季要避免熬夜,每晚要保证6至8小时的睡眠时间,使机体有较强的免疫力。
运动调养 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可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如青年人可以打球、爬山、游泳等,年老体弱者则可以打拳、慢跑、散步、做操等。坚持锻炼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预防疾病的入侵。
皮肤调养 秋季皮肤水分蒸发加快,外露部分的皮肤会因缺水变得粗糙,弹性变小,严重者会产生皲裂。初秋湿热并重,仍有“秋老虎”肆虐作恶,人们常常出汗过多,但此时早晚凉爽,便改变了出汗就洗澡的习惯,这就容易使皮肤发生疖肿。因此,保持皮肤清洁对护肤尤为重要。保持皮肤清洁的最佳办法是勤洗澡,沐浴时可在盆内放一些花露水,使浴后的皮肤清洁滑润,避免疖肿的发生。
早秋时节,人体胃肠功能经盛夏消磨,处于一年四季中的低谷期,饮食稍有不慎,即可导致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大肠杆菌肠炎、冰箱性肠炎等肠道传染病的发生,所以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食品污染,把住“病从口入”关。不吃生的、腐败的和未煮熟的食物,尽量少吃海鲜类食品。
解放军302医院 黄显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