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博客 有道 对对碰 杂谈 | 生活 食疗 健身 男女 心理 老年 偏方 用药 | 不孕 传染 儿科 耳鼻喉 风湿 妇科 肝病 肛肠 骨病 呼吸 精神 口腔 泌尿
社区 焦点 俱乐部 就医 | 医讯 育儿 中医 生殖 变装 青少 急救 自测 | 男科 脑病 内分泌 皮肤 神经 肾病 消化 心脏 血管 血液 眼病 整形 肿瘤
中健网 中健网首页 生活频道 家庭保健 查看内容
生活频道
搜索

健健康康过大年

时间:2006-1-23 08:49   来自: 焦作日报   原作者: 佚名

春节来临,万家团聚。每当此时,人们都希望全家人能够喜气洋洋、快快乐乐地放松、休闲几天,同时也尽享天伦之乐。可是,从历年的情况来看,总有若干人因不注意保健而导致身心疾玻因此,节日期间,人们在吃好、喝好、玩好的时候,更要注意身体健康!疾病提醒急性胃肠炎春节意味着有一餐接一餐的美食,这对人的消化系统来说也是……

    春节来临,万家团聚。每当此时,人们都希望全家人能够喜气洋洋、快快乐乐地放松、休闲几天,同时也尽享天伦之乐。可是,从历年的情况来看,总有若干人因不注意保健而导致身心疾病。因此,节日期间,人们在吃好、喝好、玩好的时候,更要注意身体健康!
    疾病提醒
    急性胃肠炎
  春节意味着有一餐接一餐的美食,这对人的消化系统来说也是一个造成莫大的考验。如果稍不注意,便可造成急性胃肠道不适或是胃肠旧疾复发。
  医生提醒:美食当前仍要适可而止,可将蔬菜掺杂在肉类食物中,以均衡摄取纤维质,少吃不易消化的糯米及高脂肪食物。有胃肠疾病的人过节时更要特别注意自己的饮食。另外,多吃高纤维食物、蔬菜和水果,可以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油质排泄。
    脑血栓
  儿女归家,全家团聚,有的老人玩得过度,有的老人见到久未见面的儿女过于激动,有的老人整日操持饭菜劳累过度,造成老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起居无常会引起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紊乱,轻则精神委靡,重则旧病复发、新病缠身。尤其是老年人,肌体调节功能减退,节日期间更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
  医生提醒:长假期间特别应该关心老人的健康,不应打乱他们的生活规律,同时应该多分担家务,不要让老人在节日期间操劳过度。
    酒精中毒
  亲友相聚少不了推杯换盏,而不加节制地饮酒很可能引起酒精中毒。饮酒过多会因乙醇储积而出现中毒症状。饮酒快则血中乙醇浓度升高也快,容易出现醉酒症状。
  医生提醒:亲友可以相互提醒,慢慢饮酒,不要空腹饮酒,同时可以喝浓茶解酒。如果因饮酒过量,导致狂躁症状,千万不能使用镇静剂,也不要用手指刺激咽部来催吐,因为这样会使腹内压增高,导致十二指肠内溶物逆流,从而引起急性胰腺炎。
    健康提醒
  大多数人一年到头都是忙忙碌碌的。一个人经常出差,生活没有规律,虽然自我感觉没有什么大病,但乏力、睡眠不佳还是时常有的。放假之后,大家容易放松自己,生活没有规律,这样很容易带来健康隐患。
    春节莫乱生物钟
  春节是我国传统而隆重的节日,有许多人往往打破生活规律,迟睡、甚至通宵不睡的现象很普遍,乱了生物钟,以致影响了身体健康。有人认为,偶然一两次,无碍大局,岂不知,这偶尔的一两次,却打乱了生物钟的正常运转,引起了人体内翻江倒海般的大变化,导致了大脑节律的紊乱、肠胃功能的失调、内分泌的改变,因而出现头晕、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专家建议,节日期间仍然要生活有规律,按时作息,平衡饮食,积极锻炼。
    买年货要悠着点
  春节临近,很多家庭都要购买比平时多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年货,然后把这些年货塞进冰箱里。他们认为,把食品放进冰箱就等于进了“保险箱”,凡是食品都往里面塞。有关专家认为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冰箱只能相对延长食品的保存期,无法彻底冻死细菌,很多病原微生物对低温都有较强的耐受性,并且还能繁殖,冰箱无疑是给细菌的繁殖创造了条件。
  因此,使用冰箱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物品要分类存放,蔬菜和水果要放在一起,保鲜温度一般在4℃左右,肉类食品要放在冷冻室。
  2.冰箱里的食品放置不应太密太挤,以放满50%的空间为宜,这样能保持冷气的流畅,物品放得太密冷冻效果会降低。
  3.冰箱里的生食、熟食一定要分开存放,冷藏的熟食不要直接装盘上桌,必须经过热处理后再食用。
“加班族”学会照顾自己
  春节假日,不少市民还要坚守岗位。专家提醒加班一族,在工作的同时要兼顾保健,调节身心,千万别累坏了身子。
  脑力劳动者工作一段时间后,可散步、做操或简单地活动筋骨,有益于调理紧张的神经系统。要提防“网络综合征”,操作电脑时头部不要过度前倾;选择可调式、有靠背坐椅,使自己处于最协调的位置;工作间歇要进行简单的肢体活动,尤其是四肢与颈部;多选用富含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的食物,可保养极易下降的视力。
  体力劳动者进行棋类活动、智力游戏,可以使肌肉得到休息、减缓脑力衰退,也可抽出一段时间静坐,完全放松全身肌肉。
  长时间工作疲劳时可以吃一些花生米、杏仁、腰果、核桃等干果类食品,对恢复体能有特殊的功效。休息时可顺时针按摩腹部,缓解胃肠道的紧张状态。
    外出旅行注意健康
  春节长假即将来临,又到了探亲、访友、外出旅游的高峰期。春节期间人们长途旅行,由于较长时间乘坐车、船、飞机,途中的颠簸、震荡,人群的拥挤,生活规律的改变,加上对异地环境、水土、饮食、气候不适应等,常会引起头晕脑涨、耳鸣眼花、四肢关节胀痛无力、下肢浮肿等。如何有效预防长途旅行中出现的常见不适,有关专家提醒:
  1.备用一些常用药品,有效预防各种常见病。对于免疫力差的乘客,可在旅行前几天服用一些抗感染或增强免疫力的药物,同时携带一些止泻药、退烧药等药物。
  2.注意饮食卫生。可以备一些湿纸巾等物品,餐前擦洗手、面部等。不买包装欠佳食品,尽量使用一次性杯子和碗筷,不随意用手直接接触食物,饮用确认为干净的水,注意不要在进食后喝太冷或冰冻水。
    饮食提醒
  节日期间,人们放下一年的疲劳,借此机会走亲访友,大吃大喝,尽情欢乐,但是面对佳节盛宴我们还是不能忘了“饮食有度、健康第一”的原则,既要防止节日过后给自己留了个大肚囊,又防止各种各样的节日病纷纷来凑热闹。那么,怎样安排节日饮食才科学合理,有益健康呢?看看有关专家是怎么说的。
    饮食规律不能乱
  合理的一日三餐的安排应是3:4:3,60岁以上的老年人应该是4:4:2。可是,过年期间,人的正常三餐规律往往被打乱,夜间的菜肴通常特别丰盛,由于睡眠推迟,早饭不吃、晚上猛吃,使得人的血脂、血糖、尿酸等容易升高,这对有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群来说是很危险的,而且高蛋白、高脂肪的摄入还容易引发急性胰腺炎。所以,节日里老年人和本来就有一些疾病的人更要注意保持正常的饮食规律。
    饮食原则不能忘
  在品尝各种美味、大饱口福的同时,还应注意饮食搭配的基本原则:每餐均要荤素搭配、清淡少油,有绿叶菜,肉畜类不能太多,主食不能太少,豆制品和奶制品不能缺。
    暴饮暴食不可取
  春节期间常常有很多人容易暴饮暴食,这是很不好的。人的消化器官的活动是有一定规律的,如果突然吃得太饱或喝得太多,这些食物就需要更多的消化液来进行消化。可是,消化液的分泌量有一定限度,加上胃胀得很大,肠胃蠕动困难,影响了正常的消化机能,情况严重的话,可能导致急性胰腺炎、肠胃炎或肠胃溃疡等疾病。
    零食糕点不可多
  春节期间家里备有各种花生、瓜子、点心和甜饮料,这些食物如果浅尝辄止也无不可,就怕是吃得太多。如果吃多了,喝多了,就给胃肠增加了额外的负担,还会导致节日肥胖并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美酒助兴不过量
  春节期间美酒助兴是少不了的。而过量地饮酒不仅有失仪态,而且对醉酒者的身体有害。酒精除了可以产生热能外,几乎不提供其他营养素,是一种“空热”,所以,酒喝多了必然减少其他食物的摄入。这样很容易发生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的不足,而这种不均衡的饮食对身体是很有害的。喝酒一定要适量。多少算适量?专家告诉我们:每天不超过低度白酒(38度)50毫升所含的酒精量为适量,约相当于葡萄酒150毫升、啤酒450毫升。

收藏 分享 邀请
精彩图文
最新资讯
今日焦点
[第876期]让异物入气管伤害远离孩子
[第876期]让异物入气管伤害远离孩子
8月25日晚,北京儿童医院接诊一名因异物进入气管而危在旦夕的2岁儿童,经过
[第870期]土方治感冒是否可行?
[第870期]土方治感冒是否可行?
夏秋交际,早晚温差大,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感冒,有些人选择抗一抗就过去了,
[第866期]放线菌素D到底是什么?
[第866期]放线菌素D到底是什么?
近期,“放线菌素D”这一药品被炒得沸沸扬扬,从今年7月起,不断有来自福建
[第861期]夏末秋初蚊虫反扑如何应对
[第861期]夏末秋初蚊虫反扑如何应对
夏末秋初,蚊虫突然多了起来,气温下降加上雨水天气略多,为蚊子生长提供了
[第858期]从服务员烫顾客看烫伤处理
[第858期]从服务员烫顾客看烫伤处理
8月24日晚,温州林女士在一家火锅店吃火锅,要求男服务员加水时双方发生一
健康有道
[第168期]春季如何调养气血
[第168期]春季如何调养气血
胡冬菊 河北省中医院血液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擅长“清热、凉血、活血、止血
[第167期]“完全控制”哮喘,你该怎么办?
[第167期]“完全控制”哮喘,你该怎么办?
武蕾,主任医师、教授,河北省中医院呼吸二科主任,擅长运用中医理论及中西医结合的方
[第166期]告别失眠的日子
[第166期]告别失眠的日子
成立,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1994年毕业于河北中医学院,毕业后至今一直在河北
[第165期]水肿与肾脏的关系
[第165期]水肿与肾脏的关系
冯忖,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主治各种原发及继发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