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工作紧张,生活节奏较快,而节日期间彻底放松,生活规律被完全打破,就很容易造成心理和生理的不适。■■健康视点■■春节长假已结束三天了,可不少重新回到工作中的上班族依然提不起精神。身心疲惫、心情烦躁、精力不集中、没有上班的热情。专家指出,这是长假中过度放松或过度劳累,打乱了正常生活节律,假期结束前又没有及时进行调适造成的心理问题。……
两类人长假后易没精打采
张勉说,休息对人来说其实是一种调节剂,之所以有些人在长假过后心理和生理上会有严重不适的感觉,除了工作压力外,还在于个人的自我调节能力不同。有的人会休息、探亲访友、聚会娱乐一样没耽误,自己也休息好了,到上班时精神焕发。如果平时工作紧张,生活节奏较快,而节日期间彻底放松,生活规律被完全打破,就很容易造成心理和生理的不适。
节后没精打采状态严重的主要有两种类型的人:一种是工作压力大的人,平时没有玩的机会,接连7天休息,放松的时间过长,就像一根弹簧,拉得太松后不易恢复原态。另一种是在长假中把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结果耗费了大量的体力和精力,搞得身心疲惫,打乱了生物钟。这两种类型的人不仅未能达到长假休息的目的,还造成了情绪障碍,表现出疲劳、烦躁等状态,影响节后正常工作。
科学合理缩短调整期
对于“节后综合征”,张勉认为,节后人们难以迅速进入正常工作状态的情形大部分属正常现象,这是一种心理和生理上的惰性与不适应,客观上需要两三天的调适期,才能再回到紧张忙碌的上班状态。
但有些人上班后无心处理工作事务,谈天说地、上网聊天、煲电话粥“拜晚年”,还有的人仍然时刻准备着赶饭局,点卯之后便盼下班。这样就很难短时间内消除对工作的怠慢状态。他指出,要尽快消除节后上班没精打采的情形,必须从节日状态中走出来,尽量不要再安排聚会,减少上网、看电视的频率;保持充足睡眠,把生物钟调整过来,恢复工作时的起居时间表;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也是一种“热身”方法。同时,还要注意上班的前几天不要马上投入高难度的工作,尽量先安排耗费体力和脑力较少、压力较轻的工作,慢慢给自己上发条,这样才有助于尽快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否则容易适得其反。
如果长假后对工作出现了焦虑、恐惧情绪,可采取以下三种应对方法:
适时地转换角色。每天晚上静静梳理一下转天上班后应该做的工作,把工作尽可能安排得井井有条,不至于一上班就陷入应接不暇的忙乱之中。
自我调节很重要。要给自己一些好的心理暗示,给自己鼓劲,多想想上班的好处和令人愉快的地方,让心情放松下来。
不参加能引起情绪高度兴奋的活动。这些活动会使大脑皮层长时间停留在亢奋状态,引起失眠,造成第二天上班时精神倦怠。
如果焦虑症状非常明显,应该找心理医生寻求帮助,及时消除情绪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