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因为,一日三餐所有的食物都要通过胃来进行消化,如果胃受到了伤害,人体所需的营养的吸收利用就会受到影响,最终就会影响到身体健康,所以保养好我们的胃非常重要。但记者采访时却发现,有些人为了保养胃,不增加胃的负担,长期刻意食用粥汤等清淡食物,但专家指出,任何事都有个度,超过了度会走向反面。动(锻炼胃)与不动(养胃)的关……
针对不同食物
胃泌素可自动调节
胃泌素的产生和分泌依靠食物对胃窦部黏膜的刺激,空腹时每升血中的胃泌素含量会低一点,进餐后由于食物对胃窦的摩擦和刺激,G细胞开始大量分泌胃泌素,半个小时至一小时后升高很多。G细胞产生胃泌素量的多少,又因食物的量和质的不同而自动调节。例如吃米饭面食时,因为易消化,胃泌素就分泌得少一点;一顿丰盛饮食后,因为蛋白质比较难消化,G细胞分泌到血中的胃泌素就增多,来加强胃的消化。这仅是一种内分泌细胞的作用,多种内分泌细胞合起来织成神奇的调节网络,使胃肠道能够在消化和自身修复上有强大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但自动调节在人的饮食不够规律的情况下会失灵,如经常吃零食。
专家打比方说,加班会让你生产力下降,那你干吗老让你的胃加班呢?正常班你很习惯,我们一日三餐也是一样,我们的胃环境也会知道什么时候上班,什么时候下班,休息。要是不吃正餐,一会儿吃一根香蕉,一会儿啃一个面包,一会儿嗑瓜子,反正老让胃加班,它就该治你了,它可以罢工,让你食欲不振,也可以让你恶心、泛酸等,很多时候给你一个信号――疼。它的疼不是无缘无故的,是因为你造成的。
养胃没有统一标准
如何饮食养生?胃病患者究竟如何饮食?禁忌多少食物?医生们有不同的经验之谈,但其实胃要用,胃不会用坏,只会宠坏。当然,如果是有胃病的人,是要求区别对待的。
长期食粥体质减弱
食物虽有容易消化和难消化之分,但都能消化,保证食物新鲜、清洁和多样化是最主要的。烹调不一定都要求煮至烂熟,丰富多样的饮食更会引起食欲,也可为消化器官的发育提供锻炼机会,挑食者必然瘦弱。饮食是后天之本,消化能力意味着体质,身强力壮才能在成年后自如地应对各种挑战。
有胃病可以短期减负
胃发生急性疾病时,应该暂时减轻胃的负担,采用少食多餐、半流质、易消化的饮食。但是,疾病已经治愈,或者胃无急性状态,为了保养胃,长期让胃减负,实际是一种不好的饮食习惯。动(锻炼胃)与不动(养胃)的关系非常辩正,任何事都有个度,超过了度会走向反面。
胃病患者要根据疾病的不同时期处理好饮食,原则上减负应该是短期的。至少有两种胃病,在其慢性期不一定需要限制饮食,一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它的病因之一是消化力过强,引起胃酸对球部黏膜的自我消化,胃痛时吃点东西,让过剩消化力找到出路,反而能缓解症状,有治疗作用。二是慢性胃炎,现在已很明确它的病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用根除细菌治疗后,萎缩和肠化就停止发展,部分会逆转。希望减轻胃的负担来逆转它,毫无根据,可以大胆正常饮食,让G细胞功能发挥正常,权衡利弊,未必有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