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家住北京某小区的刘女士从幼儿园拿到了一封辖区疾控中心写给家长的信。信上说,又到流感高发季节,希望孩子尽快报名接种流感疫苗。目前有两种疫苗供选择,均为进口疫苗,价格为69元1人份,另加0.5元的服务费。联想到最近报纸上频繁出现介绍流感疫苗的文章,刘女士在为孩子交钱报名时,疑问随之产生:为什么“露面”的流感疫苗都是进口的?疫苗价格能不能再便……
□还是有“水分”可以挤出来
■ 我们该不该接种流感疫苗?
记者在互联网搜索有关“流感疫苗”的话题,发现很多说法耐人寻味。去年SARS流行前后,最初有很多文章呼吁人们赶紧去注射流感疫苗,以免得了流感被误会为非典;过了一段时间,很多文章笔锋一转,又呼吁大家理智,流感疫苗接种有特定人群,身体健康的人没必要接种。
□接种还是有必要
据专家介绍,作为目前国际上公认的预防流感的方法,注射流感疫苗的保护效力大约在70%。在欧洲,流感疫苗接种率平均在7%~15%。美国接种率更是达到27%,老年人在60%以上。而中国流感疫苗的接种率估计不到1%,除去遗传基因、地理环境等客观因素外,即使与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相比,我国的接种率也明显偏低。因此,从总体上讲,流感疫苗在我国还处于普及阶段,应该呼吁更多的人来接种。
□社会、公众都要摆正心态
与此同时,流感疫苗特有的生产特点决定其销售时必须讲究策略。由于每年流感病毒毒株类型都可能发生变化,生产商需要在前一年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作出的流行毒株、流行趋势预测,确定疫苗生产的种类和规模,生产能力一旦确定就不能扩大。另外,如果有突发事件,如出现传染病流行时,还要有能力为公共卫生提供支援。因此,流感疫苗生产需要极强的预见能力,生产商往往承受巨大的风险。如何规避风险呢?一位经销商告诉记者,疫苗出厂时,要大说特说疫苗的好处,鼓励更多的人来打疫苗。一旦老百姓的“胃口”被吊得很高,眼看货源供不应求,又赶紧请专家出来“灭火”。否则,疫苗一旦出现缺货,就可能直接影响到品牌的声誉。如此看来,流感疫苗热炒背后的玄机还真不少。
有专家提醒说,接种流感疫苗最好保持理性的态度,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身体状况综合考虑。一般而言,接种的重点推荐人群是60岁以上的老人、慢性病患者及体弱者、免疫力低下者(如长期服用激素、放疗、化疗的病人及艾滋病感染等免疫系统疾病)、医护人员、儿童及在校学生和为公众服务的人员等。注射流感疫苗并不能预防感冒,所以对大多数人来说,最好的办法还是加强锻炼,增加营养,提高自身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