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和头颈外科的常见病之一。根据发作时间的不同,过敏性鼻炎可分为季节性和常年性两大类。前者由季节性致敏物引起,最常见的就是花粉,由花粉引起的过敏性鼻炎又称花粉症;后者由常年致敏物引起,多与螨虫、真菌等有关,称常年性过敏性鼻炎。人类对过敏性鼻炎发病机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1565年,意大利医学家莱昂纳多首先描述了枯草热的症状,后……
近年来,随着对过敏性鼻炎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细胞因子对过敏性炎症的调节作用也逐渐被认识。在过敏性炎症反应中起核心作用的是cd4t细胞,它通过释放一系列细胞因子,调节急性和慢性过敏反应,导致患者出现速发反应和迟发反应,患者出现相应的鼻痒、流涕、连续喷嚏和鼻堵等急性症状和以持续性鼻堵为主的慢性症状。根据所分泌胞因子的不同,辅助性t细胞可分为两个亚型,即1型辅助性t细胞(th1细胞)和2型辅助性t细胞(th2细胞)。前者主要介导细胞免疫反应,后者主要引起体液免疫反应。根据这种机理,调节th1和th2的免疫平衡状态,对治疗过敏性鼻炎至关重要。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抗组胺药治疗对控制鼻痒、喷嚏和鼻分泌物增多效果较好,而对控制鼻塞症状,无论是全身或局部用药,效果均不佳。局部类固醇气雾剂,如伯克纳可有效缓解过敏性鼻炎的各种症状,而且几乎没有全身副作用,比较安全可靠,是目前临床推荐使用的一线药物。
此外,上下
呼吸道疾病的相关性问题也广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早在公元2世纪,古罗马著名医学家盖伦就提出了肺部疾病可能由鼻部疾病通过直接的解剖途径导致。美国亚利桑那州医学院教授格罗斯曼在回顾过敏性鼻炎和
哮喘的流行病学特点后发现,60%~78%的哮喘患者合并过敏性鼻炎,是正常人群的5~7倍。而过敏性鼻炎患者中,有20%~38%的人合并哮喘。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在免疫学发病机制上非常相近。过敏性鼻炎是导致成人哮喘的高危因素之一,明确二者在发病机制方面的联系的主要临床意义在于,通过治疗过敏性鼻炎可减轻哮喘的症状,降低哮喘的发病率。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医务工作者对过敏性鼻炎也进行了持续不断的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果。如从1984年开始进行历时3年的全国花粉普查工作,对花粉症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有很大帮助。1997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又修订了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和花粉症诊断和疗效评定的标准,对临床医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