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将大衣、西装等较为高档的衣物送去干洗,一些含毛制品,如羊毛衫、毛毯等由于水洗易变形缩水,也只能干洗。加上一些人由于工作忙碌,为图方便,很多衣物都径直送往干洗店。但是,人们在享受便利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其中潜在的隐患。因为干洗用的干洗剂是一种化学制剂,对人体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危害。从业人员受影响最突出干洗是相对于通常意义……
拿回家先通风12小时
2、四氯乙烯易挥发,在通风良好的条件下,可以在短时间内挥发。所以,将干洗后的衣物拿回家后,不要立即放入橱内,应先在通风良好的阳台等处晾置12~24小时。有研究表明,晾置12小时以上,衣物上残留的四氯乙烯可降至痕量。
3、由于四氯乙烯易挥发,又具有特殊气味,因而可以通过气味判断衣物上四氯乙烯的残留量。一般刚从干洗店取回的衣物往往有刺鼻的气味,晾置一段时间后,气味可随浓度的降低而逐渐消失。所以,嗅觉也可作为四氯乙烯残留量的判断标准。
4、除注意衣物上的四氯乙烯与人体皮肤的直接接触外,还要注意由于它的挥发而对室内空气的污染。所以,干洗后的衣物不要晾置在室内,在晾置后,这些衣物无须与其他衣物分开放置,但必须定期开橱通风。
干洗还是要到大店去 小型干洗店常在显眼处摆放着一台干洗机,与悬挂在上方的“干洗”广告牌交相辉映,有的小店干脆摆上一台较大型的烘干机来鱼目混珠,不明就里的顾客很容易被蒙混过去。为什么要“虚晃一枪”呢?原因很简单,干洗机太贵,一台进口的干洗机要80万元人民币左右,国产的干洗机虽然便宜得多,只要几万元,但质量尚不过关,而且,即使是这样的价格,相对于小作坊也属巨资了。
除了所谓的“干洗机”,小店还备有一台货真价实的洗衣机,一般放在角落里。少量干洗剂陈列在柜台上,大量“主打”之用的洗衣粉、洗涤灵、去污剂放在柜台下的隐蔽处。
严格地说,小型洗染店根本不做干洗业务,除了皮衣等特别难处理的送到大型洗染店,其他衣服分成两大类。一类是需要干洗的,只要没有明显的污渍,就不做任何处理,只是用蒸汽熨斗熨,微小的污渍会因此渗透到衣物的纤维里。如果有明显的污渍,就在其上涂一些干洗剂或去污剂,然后用熨斗不停地熨,再用毛刷子刷。还有不负责任的店家,在浅色衣物的污渍上直接涂84消毒液,这样污渍是没了,但衣物上会留下一块白色的褪色斑。至于需要湿洗的衣物,则不做任何处理,一股脑儿丢进洗衣机里“翻滚”,如此洗法不仅导致衣物严重缩水和变形,还可能传播
皮肤病等
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