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专家提醒患者,一次手术对眼睛来说等于是一次不可逆的“创伤”,除手术中的风险外,还可能出现术后并发症。此外,有些手术的应用历史还很短,自发明至今只十几年的时间,目前尚无法积累到患者从青年期至老年期术后眼睛状况的完整数据,其远期效果及变化情况更无法估计。由于手术的这种不可逆转因素,患者在选择时要特别慎重。说到“眼视光疾脖这个名词,人们也许会感到陌生……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1991年正式用于临床,通过计算机控制激光束将角膜表面切削成预定形状,如同将角膜制成一只凹透镜或凸透镜,用以矫正近视或远视。手术方法简单,安全性较高,中低度数(600度以下)效果较好。但存在术后眼部疼痛、度数反弹、角膜浑浊等问题。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先用精密的微型角膜刀切下适当面积的角膜表层片,再对下面的基质层进行激光切削塑形,最后将角膜片复位。适用于中高度或超高度(600~1500度)近视患者。手术预测性、准确性较好,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但操作技术复杂,同时存在矫正不足或过量、角膜散光、度数反弹等问题,甚至可能出现视网膜剥离、眼底出血、青光眼、圆锥角膜等严重并发症。prk和lasik手术主要适用于年龄在18-50岁之间、屈光度稳定两年以上、身体健康、无急慢性眼病的屈光不正患者,术前应做一系列的眼科检查以排除其他眼疾,术后应定期点药、复查,以利于角膜的恢复。
此外,还有表层角膜镜片移植、层间角膜移植、层间人工角膜、角膜基质内植环术、板层角膜成形术等。这些方法针对不同屈光疾病各具特点,但大多存在某种局限性或技术尚不成熟,临床应用效果与价值有待进一步观察,因此未被广泛采用和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