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是生活中的平常事,不管大病小病,人们生病后都会去求医问药,但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病痛、对医生的态度是各种各样的。而态度的不同,会导致治疗的结果大不一样,人们的健康状况也会因这种态度的不同而很不一样。北京顺义国医院院长薛钜夫在自己几十年的行医经历中遇到过多种多样的病人,他概括出求医问药有7种态度。一、看病不找“名医”而是找“明医”……
生病是生活中的平常事,不管大病小病,人们生病后都会去求医问药,但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病痛、对医生的态度是各种各样的。而态度的不同,会导致治疗的结果大不一样,人们的健康状况也会因这种态度的不同而很不一样。
北京顺义国医院院长薛钜夫在自己几十年的行医经历中遇到过多种多样的病人,他概括出求医问药有7种态度。
一、看病不找“名医”而是找“明医”
这种人自己比较明白,他认为健康是人生之本,其他都可以调整。他求医问药的心态是自己主宰健康,健康行为特点是在生活中能够做到与自然、与季节、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他多的是智慧和运筹,少的是奔波和冲动,他不会整天被工作赶得到处跑。这些人群大都有深厚的文化功底,懂一些医理,甚至交一些医生朋友。如果已经病了,他会坦然面对,积极治疗,没有恐慌,顺其自然。医生对他们也会视为朋友,与之交流,互相促进。他们不会早上10点起床,半夜3点睡觉,也不会中午陪朋友喝酒,晚上陪客户唱歌。这样的人现在似乎不多,反之很多人老是炫耀自己去了什么“高档”的地方,做了什么“时尚”的事,但他们没想过这对健康产生什么影响。
病患中有的情况是做医生的知道病人也知道,有的是病人知道医生不知道,有的是医生知道病人不知道,还有的是医生和病人都不知道。而贤达境界的人,能够把患者不知道的与医生交流,让医生也知道,然后医生晓之以厉害并给予适当的治疗。双方都不知道的,在交流过程中一定能有答案。医生会把这样的人作为朋友。
二、认为健康很重要求医问药的心理是治病靠医生
他的健康行为特点是有健康意识,但不能完全自觉养生保健。他有自己的医生,很愿意也能真正遵守医嘱,并愿意在健康上花精力。这种人患病时,医患沟通比较容易。医生对他们的态度是愿意为之服务,治病也很轻松,采取对因治疗并告知自养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