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是机体对刺激的一种具有防卫作用的反应,是多种疾病的早期症状或惟一症状。长期疼痛可致免疫力下降,持续疼痛还可导致抑郁。但是,何种情况下疼痛是身体发出的警讯,什么情况下可自行服用止痛药,什么时候该看医生,很多人并不清楚。还有些人身体一旦出现疼痛,不是积极地去寻找病因,明确诊断,而是盲目地服用止痛药。有统计资料显示,由于盲目滥用止痛药引起的肾功能不全已占药……
疼痛是机体对刺激的一种具有防卫作用的反应,是多种疾病的早期症状或惟一症状。长期疼痛可致免疫力下降,持续疼痛还可导致抑郁。但是,何种情况下疼痛是身体发出的警讯,什么情况下可自行服用止痛药,什么时候该看医生,很多人并不清楚。还有些人身体一旦出现疼痛,不是积极地去寻找病因,明确诊断,而是盲目地服用止痛药。有统计资料显示,由于盲目滥用止痛药引起的肾功能不全已占药物引起肾功能不全的37%。
“快痛”无需处理 “慢痛”及时就医
有一项针对1197位中年人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有62%的人经常腰酸背痛,仅次于患失眠的人数。所谓疼痛,就是指当机体受到某种伤害性刺激时会产生痛觉,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疼痛。
疼痛可分为“快痛”和“慢痛”。当手被针扎了一下,被扎者马上把手缩回来了,疼痛也很快消失了,这就是“快痛”。它是一种尖锐而定位清楚的“痛”,刺激时而发生,撤除刺激后很快消失。手被刀划伤了,当时感到痛,我们很快把手缩回来了,但是疼痛并未消失,并且疼痛更强烈甚至会感到难以忍受,甚至整个手臂都会感到疼痛,这后一段时间的痛就是“慢痛”。它是一种定位不很明确,刺激过后才被感觉到并持续一小段时间,可以伴有情绪反应以及心血管和呼吸等方面的变化。“快痛”往往不需要处理,而“慢痛”则需要得到适当的处理,必要时应接受药物治疗。
另外,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对疼痛的感觉是有差别的。比如,当用同一根针用相同的力去扎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孩子的感觉是很痛,而大人可能觉得疼痛并不重。一般情况下,儿童和体弱者对疼痛刺激较敏感,老年人对疼痛的反应比较迟钝。所以,对于疼痛刺激敏感者应给予更多的呵护,避免疼痛刺激对其造成严重的伤害。在他们受到伤害时,应转移对疼痛的注意力,以便减轻痛感。对于身边的老年人,则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别因为他还能忍受疼痛就置之不理。如果同一部位持续疼痛超过几个小时,即使感觉不是很剧烈,也应该及时就医,避免小病发展成大病。
持续疼痛可引发抑郁
疼痛虽然常见,但其危害不可小视。头痛得睡不好觉,牙疼得吃不下饭,这是最常见的也最直观的感受。当人们因头痛或其他部位发生疼痛而坚持上班时,会感觉精力、思维都受到一定影响,工作效率明显降低。